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1948年10月,毛泽东致电中原局:(由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中野主力)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蚌埠),坚决彻底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在中央部署下,人民解放军
A.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C.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D.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社会惯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抗日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民兵数
(人)
民兵参军数
(人)
其他参军数
(人)
民兵参军
比例
民兵参军占
参军人数比例
194116241021536.3%40.0%
1942200622617311.3%56.6%
194333062081696.3%55.2%
194439433131217.9%72.1%
1945515562323212.1%72.9%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中共抗战路线的感召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74年,美国通货急剧膨胀,实际工资比1972年下降5%,1974年11 月失业率上升为6.5%; 1975 年美国许多关键性工业,特别是汽车、钢铁和建筑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改善这种状况的最好措施应是
A.控制货币量和扩大有效供给B.重返“自由放任”的政策
C.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财政赤字D.遵循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旅京山东人士受危机意识和乡缘观念的驱使,创办了《山东杂志》。其发刊词指出:“《山东杂志》何为而作也?乃为东人筹生活之计、自全之策,而广集事汇、兼为论说,偏陲之父老子弟,使易其积习,以免于危亡也。”杂志由山东同乡集股经营,初次召集时,“大众非常踊跃,认百股者三人,其余十股至五十股不等,约计已集约在千股以上”。杂志在山东省内的东牟公学、济宁公立阅报所以及各府中学堂等地广设代派处,还采取“代销杂志十份以上者酌提一成”等办法促销。杂志的载文分为十类,即论说、朝政、学务、民风、吏治、实业、交涉、要闻、轶事、杂录。杂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野心和手段进行揭露,对清廷的吏治腐败和对内昏庸、对外出卖国家利权的事实进行批判。

——摘编自孙向群等《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山东杂志>评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杂志》创办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概括《山东杂志》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时代价值。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基督教诋毁非洲历史、亵渎黑人尊严不同,伊斯兰教最大限度地维系了非洲习俗和制度完整性,其倡导止恶行善、施舍济贫、和平安宁及平等观念,为非洲人提供了莫大的心灵安慰,使伊斯兰教在非洲得以迅速传播。在前殖民时期,非洲已经形成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传统宗教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近代以来,交通的发达使得穆斯林人员深入到过去所不能到达的地方。随着贸易商路由纵贯撒哈拉沙漠改为沿着西非沿海,穆斯林人数开始增长。殖民者除了利用基督教徒作为殖民扩张的引导外,还启用大量的穆斯林教徒作为向导、代理人与办事员。

——摘编自A.阿杜·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00—1935 年)》

材料二 在非洲,各个殖民宗主国及殖民地当局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不一,而且同一殖民地当局在不同时期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英国一直坚持与穆斯林合作的态度,法国起先打压伊斯兰教,而将基督教文明的“好处”带给他们的属民。但随着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展,打压方式已不能运用到整个法属区,法殖民当局倾向于采取拉拢、合作的态度。由于西方殖民化进程的迅猛和伊斯兰教本身的封闭状态,穆斯林集团在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活已处于守势,尽管他们开展了针对西方殖民者的马赫迪起义和哈马利雅运动,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虽然出现了改良主义运动,以抵御西方殖民对其信仰的挑战,但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微不足道。

——摘编自柴玲玲、周海金《论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伊斯兰教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在西方殖民前后得以在非洲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在非洲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元朝时期,蒙古西征途中许多阿拉伯医生与汉族医生同时以医药侍奉于蒙古统治者,推动中、阿的医药交流。形成于当时的《唐苏克拉玛》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医西译本。这反映了(     
A.东学西传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B.人口迁徙影响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征伐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传播D.医学交流加速了欧亚的民族交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马克思在评价近代某一战争时说,“之所以想尽办法要清除封建主义,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法国的资产阶级开辟一块新的适合它快速发展的土壤,只有恰当的环境它才能够不断发展。”这一近代战争(     
A.使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B.标志着独立主权国家正式形成
C.强化了个人对君主的忠诚D.确立了法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学者认为:“纵观波斯对于文化的贡献,乃在政治方面……在古物学和历史学上,波斯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波斯征服了那肥腆月弯之后,就仿了那里的楔形文字和拼音文字,自己另外创造了一种楔形的拼音文字。这个波斯的新字母比那巴比伦古文,自然容易读些。五十年前,有几个懂得波斯文的古学家,忽然发现了它与巴比伦古文的关系,于是那久藏在地下的两河流域的历史,也就渐渐的出现于人世了。”该学者意在强调(     
A.波斯帝国的统治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重构
B.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持续深入广泛的交流
C.古代战争使人们在反思本土文化中产生精神阵痛
D.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文献解读比实物研究更为重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