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与痒觉产生有关,敲除GRPR基因或者用神经毒素把脊髓内表达GRPR的神经元“杀死”,小鼠不再对致痒物表现出挠痒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胃泌素释放肽后,会促进小鼠挠痒行为的产生
B.胃泌素释放肽与GRPR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信号
C.致痒物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脊髓内形成痒觉
D.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消除小鼠瘙痒症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 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 a 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图乙所示的卵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期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
D.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胰岛素可促进神经元上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而炎症因子可诱导神经元上胰岛素受体的丝氨酸磷酸化,抑制胰岛素的上述功能,同时还引起神经元中的α-核蛋白功能异常,进一步加重胰岛素的功能障碍。下列叙述错误(       
A.胰岛素可促进神经元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分子
B.炎症因子增多会提高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水平
C.α-核蛋白异常后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神经元稳态
D.抑制受体的丝氨酸磷酸化可减轻患者神经元损伤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抗药性。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F1植株将表现
A.敏感型B.抗药型
C.抗药型:敏感型=3:1D.抗药型:敏感型=1:1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儿茶素(C)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作用较弱。研究人员用稀土离子Yb3+对儿茶素(C)进行化学修饰,形成配合物Yb3+-C,并探究其抗菌效果和机理。
(1)细菌的细胞膜以_________为基本支架,C与细胞膜的亲和力强,可以穿过细胞膜。稀土离子Yb3+可与细菌内的某些酶发生竞争性结合而降低酶的活性,也可水解磷酸二酯键进而损伤细菌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但稀土离子与细胞的亲和力较弱,难以到达作用靶点,影响了其抗菌活性。
(2)为确定配合物中Yb3+:C的最佳摩尔比,研究人员利用__________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基的成分应包括_________、水、无机盐等。待培养基布满菌落后,用不同摩尔比的Yb3+-C配合物处理滤纸片(1-5)见下表,将其置于培养基中(见下图)一段时间后,可以确定Yb3+:C的最佳摩尔比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编号

Yb3+:C的摩尔比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3)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菌悬液,分别加入等量的C、Yb3+和最佳摩尔比的Yb3+-C,测定24h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数量变化(A600值越大,细菌数量越多),结果见下表。

时间

A600

组别

0h

2h

4h

8h

16h

24h

对照组

0.40

0.40

0.38

0.35

0.35

0.35

C处理

0.40

0.12

0.13

0.07

0.02

0.01

Yb3+处理

0.40

0.14

0.11

0.04

0.02

0.01

Yb3+-C处理

0.40

0.02

0.01

0.01

0.01

0.01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配合物Yb3+-C的抗菌机理,研究人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图。

结果显示:
(a)未加抗菌剂:细菌菌体较小,其细胞质分布均匀;
(b)C处理: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不光滑,略显粗糙;
(c)Yb3+处理:细胞质出现较明显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d)Yb3+-C处理:细胞壁及细胞膜等结构发生破裂,细胞质出现了严重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由此可见,儿茶素(C)和Yb3+作用的主要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Yb³⁺-C具有更强抗菌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探究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无法利用乳糖的大肠杆菌进行改造。
(1)将乳糖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改造后获得营养菌(能利用乳糖);将抗生素CRO 降解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改造后获得抗性菌。将改造得到的这两种菌分别接种于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2)将两种菌分别用__________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单独接种于加入含 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推测两种菌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可遗传变异。若将两种菌混合接种,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有菌落长出,且同时含有两种菌,推测两种菌实现了“互利共生”。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在接种了营养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养板左侧,加入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从左侧逐渐扩散到混合菌液培养板上。定期检测混合菌液培养板上两种菌的数量,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②0~10h,营养菌在近培养基端和远培养基端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
③10~45h,营养菌和抗性菌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研究者以拟南芥根段作为组织培养材料,探讨了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机制。
(1)离体的拟南芥根段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根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素(CK)与__________的调节形成愈伤组织,此后调整培养基中两者的__________诱导愈伤组织分化。
(2)在愈伤组织生芽过程中,CK通过ARRs(A)基因和WUS(W)基因起作用。为探讨A基因与W基因的关系,将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突变体a)和野生型的愈伤组织分别置于CK与生长素比例高的(高CK)培养基中诱导生芽,在此过程中测定W基因的表达量。图1中,野生型的W基因表达量与高CK诱导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分析图1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高CK诱导下A基因促进 W基因表达。得出此结论的依据为:__________

(3)用转基因方法在上述突变体a中过量表达 W基因,获得材料甲。将材料甲、突变体a和野生型三组愈伤组织在高CK培养基中培养,三组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比例如图2,由此能得出的结论包括
A.A基因在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过程中起作用
B.W 基因的表达产物调控A 基因的表达
C.缺失A 基因时 W基因表达不能促进生芽
D.过量表达 W 基因可使生芽时间提前

(4)YUCs(Y)基因编码生长素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研究发现,在高CK诱导条件下,突变体a 中 Y 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依据此发现和上述所有实验结果,完善在生芽过程中有关基因和植物激素的相互关系模式图。请在方框中选填“A 基因”“W 基因”“Y”基因,在(  )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
(1)科研人员将抗原 α、β 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__________分泌相应抗体。
(2)科研人员先制备出两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1所示。

   

①将分别装有两种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瓶置于__________中进行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再诱导两种杂交瘤细胞融合,如果两种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功,则会同时表达出__________,结果可以通过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融合成功的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

   

②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均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条重链依赖于A1或B1进行组装(A1与B1相同),重链与轻链的组装依赖于恒定区A2、a或B2、b(a与 b 相同)。因此,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一种抗体能同时与抗原α、β结合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图2。请将A1、A2、B1、B2、a、b、α、β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__________

1

2

3

4

5

6

A2




α


③为使双杂交瘤细胞只产生图2所示双特异性抗体,降低纯化分离成本,科研人员对重链、轻链的结构进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A、B、a、b的恒定区通过改变__________,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现“榫卯”式互补组装的唯一性。
(3)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特点,请分析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兴凯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包括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上游的小兴凯湖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大兴凯湖连通。下图为小兴凯湖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请回答问题。

(1)湖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_。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鲢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
(2)兴凯湖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3)对大、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和统计,结果如下。

在不同采集点采集浮游植物,每个采集点收集三次,均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统计,目的是__________,以确定单位体积中浮游植物的__________,发现浮游植物以绿藻、硅藻和蓝藻(蓝细菌)为主。与绿藻相比,蓝细菌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__________高于大兴凯湖。
(4)受周边农业、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湖中N、P污染物超标。大银鱼自2000年引入小兴凯湖养殖后,繁殖迅速,已成为小兴凯湖主要经济鱼类。由于大银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小兴凯湖的水质和大银鱼的捕捞量,有人提出打开与大兴凯湖连通的泄洪闸。请你依据所学生态学知识对这个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实验程序不正确的是(       
A.蔬菜加工+泡菜盐水→加调料、装坛泡菜
B.挑选葡萄、冲洗、榨汁果酒果醋
C.动物组织制备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D.离体组织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试管苗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