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会使肝细胞受损,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辛伐他汀是治疗NAFLD的常用药物,但对肝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黄芪多糖是中药材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为了深入研究黄芪多糖对NAFLD的作用效果,某研究小组以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40只、黄芪多糖提取液、辛伐他汀溶液、生理盐水等为材料开展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a.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10只,其中甲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6周;乙、丙、丁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饲喂6周以获得NAFLD大鼠。
b.甲、乙组大鼠各灌胃生理盐水5mL/d;丙组大鼠灌胃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丁组大鼠灌胃__________。四组大鼠连续灌胃4周。
c.在7、8、9和10周各测一次血脂浓度(mmol/L)和转氨酶浓度(U/L),统计并分析数据。
(2)实验数据显示,丙、丁两组的血脂浓度明显低于乙组,由此说明__________;乙、丙两组转氨酶浓度差异不大,且都明显高于丁组,由此说明__________
(3)若要将黄芪多糖用于NAFLD的临床治疗,还需进一步探究黄芪多糖对NAFLD治疗效果的最佳用量,实验过程中,需用__________分别处理NAFLD大鼠。
(4)研究表明:适度运动疗法能减轻NAFLD患者肝脏变性的程度,请结合该研究结果尝试提出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名称: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科研人员曾在某地捕获15只鼩鼱,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证实它们均为远东鼩鼱,此前远东鼩鼱仅发现在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而本次的研究结果扩展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另外研究发现,在黑龙江和该地分布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明显不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不同,说明适应具有普遍性
C.若该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发生变化,其可能发生了进化
D.若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则说明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Ⅱ3和Ⅱ4生一个男孩患病和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相同
B.若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
C.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Ⅲ4与正常女性结婚,要避免生女孩
D.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与红绿色盲相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A.AB.BC.CD.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独立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新构想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实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密切相关的阶段。人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优化光能捕获系统,或增加碳固定效率等途径来提高光合速率。研究发现,光反应产生ATP与NADPH比例相对固定,但理论上要保证暗反应的充分进行,需要的ATP与NADPH比例要比实际中光反应产生的高,这可能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之一。也有研究发现,通过增加光能吸收促进ATP合成,实际对提高光合速率的影响有限。因此,有研究人员提出新的构想——从细胞代谢全局出发,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视为有机整体,在细胞中导入NADPH消耗模块,以提高细胞原有的ATP与NADPH比例。
人们发现,在一些异养型微生物中存在着生成异丙醇的代谢途径。研究人员以蓝细菌为研究模型,通过导入三种外源酶(A、B、C酶)基因,在细胞原有的光合作用途径中创建了消耗NADPH的异丙醇合成途径,如图l所示,在C酶的催化反应中会消耗NADPH,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和图2,证明增加NADPH消耗途径可以有效提高蓝细菌的光合速率。
光合微生物通常利用低于600μmol·m-2·s-1的中、低强度光,然而自然界的光照强度往往是波动的,白天最大光强度通常可达到990μmol·m-2·s-1以上,本研究表明将额外的NADPH消耗能力引入光合生物可能是利用波动和高强度光的有用策略。
人们对光合作用等细胞代谢活动的认识在不断发展,正吸引着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组别

导入基因

NADPH含量(pmol)

ATP含量(μmol)

CO2固定速率(mg·g-1细胞干重·h-1

193.5

39.28

86

A、B

190.83

35.23

85

A、B、C

112.83

62.53

119

注:NADPH与ATP含量在最适光照下测定。
(1)图1中①②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NADPH在③的进一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表中组别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为验证蓝细菌有效提高光合速率是由于额外的NADPH消耗直接导致的,研究人员在组别一的蓝细菌中只导入C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应与组别____________结果相同。
(3)综合文中信息,阐述在蓝细菌中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能够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________
(4)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写出一个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唐氏综合征(DS)患者常表现出认知障碍、嗅觉缺陷、生育能力低下等症状,这与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缺乏症的症状非常相似。科研人员对DS与GnRH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DS患者生育能力低下,可能是由于下丘脑GnRH神经元分泌的GnRH缺乏,导致垂体分泌________不足,使________发育不良所致。
(2)为探究DS与GnRH的关系,研究者创建了TD小鼠模型来模拟人类的DS病程。
①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野生型和TD小鼠进行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检测,结果如图1、图2所示。TD小鼠可作为人类DS的动物模型,依据是________
   
②利用_________观察TD小鼠下丘脑,发现TD小鼠GnRH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据此推测DS与GnRH的分泌不足有关。
③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包括_________
A.向成年TD小鼠注射适量GnRH,气味辨别能力和迷宫实验得分提高
B. 向成年TD小鼠注射适量GnRH,GnRH神经元数量增加
C. 将新生野生型小鼠GnRH神经元移植到成年TD小鼠相关脑区,气味辨别能力和迷宫实验得分提高
D. 在C处理的同时,注射特异性抑制GnRH释放的肉毒神经毒素,气味辨别能力和迷宫实验得分无明显变化
(3)研究发现TD小鼠和DS患者GnRH神经元中miR-200(一种微小RNA)显著减少。研究者提出假设:过表达miR-200基因可以改善DS患者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请从①~⑤中选择小鼠和处理,以验证上述假设。写出相应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成年野生型小鼠②成年TD小鼠③不做处理④将腺病毒载体导入GnRH神经元⑤将含有miR-20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导入GnRH神经元

组别

小鼠类型和处理

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加号越多表示能力越强)

1

②③

+

2

3

4

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植物细胞壁中含有难以降解的木质素,影响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为选育高温堆肥环境中耐受高温且能高效降解木质素的细菌,研究者进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B.
C.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工业革命后,人类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CO2排放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碳汇是指能吸收大气中的CO2,减少其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或活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___碳汇(选填“增加”、“降低”)。碳循环过程中属于碳汇的最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
(3)海洋贝类一方面利用海水中的HCO3-形成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另一方面通过滤食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碳颗粒,实现个体软组织生长,从而固定水体中的碳。据此判断,贝类养殖_____________碳汇(选填“属于”、“不属于”)。
(4)研究者测算了2010~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的碳排放量及碳汇量,结果如下图:

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____________
②截止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尚未达到碳中和状态。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下列与海洋渔业有关的各项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__
A.增加贝类、藻类的养殖                           B.提高海洋捕捞渔船的效率,降低能耗
C.海洋捕捞渔船使用清洁能源                    D.增加海洋渔业捕捞量
(5)有人提出,为实现碳中和,可以引种生长速度快、CO2固定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自然界中物种间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在生态系统中得以相互制衡。
(1)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产卵时会将自身携带的P病毒也同时注入。P病毒抑制粉蝶幼虫的免疫反应,保证绒茧蜂幼虫的正常发育。绒茧蜂幼虫从粉蝶幼虫体内钻出并化蛹前,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并促进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据此分析,上述物种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
(2)为研究被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在吸引姬蜂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在下表装置中Y型管的左臂和右臂中放入等量新鲜植物叶片,再分别放入不同处理的粉蝶幼虫,摄食叶片,观察姬蜂的气味偏好。
实验装置左臂放入的粉蝶幼虫右臂放入的粉蝶幼虫检测指标
组别对粉蝶幼虫的处理
未被寄生的粉蝶幼虫1组被绒茧蜂寄生姬蜂被吸引进入左臂的百分率和进入右臂的百分率
2组未被绒茧蜂寄生+注入不含P病毒的绒茧蜂虫卵
3组未被绒茧蜂寄生+注入P病毒
4组未被绒茧蜂寄生+注入绒茧蜂虫卵和P病毒
①被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是一种化学信息,这一信息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作用。
②实验结果为_____,从而说明被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吸姬蜂与P病毒注入粉蝶幼虫有关,而非由于绒茧蜂虫卵本身。
(3)已知P病毒是靶向唾液腺的病毒。为此,研究人员用上述装置及方法进一步实验,结果如下图。

本实验不同处理组的差异包括植物是否被粉蝶幼虫寄生、_____。本实验获得支持“P病毒引起的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改变与唾液腺有关”的结论,需要保留的最少的组别是_____(选填图中字母)。
(4)请结合上述种间关系,分析粉蝶幼虫保持种群数量稳定的机制。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