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穆勒由于对辐射诱发基因突变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设计出的一系列检测和保存基因突变的方法。
(1)若果蝇的常染色体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此基因始终保持在_____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中,在逐代的随机交配中,基因频率会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已知果蝇2号染色体上翻翅(A)对正常(a)为显性、星状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穆勒创建了突变体果蝇品系,部分基因分布如图1所示。A、B基因同时具有纯合致死效应,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这种品系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这种后代不发生分离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

(3)利用平衡致死系创立的2号染色体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如图2),可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
①若在F1代观察到了新性状,则突变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则取F1代翻翅正常眼个体随机交配,观察F2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若F2中新性状个体占1/12,则突变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若F2中未出现新性状,则突变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突变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中,在其逐代的随机交配中,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种果蝇是突变基因与A基因的平衡致死系。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为某品种南瓜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六对基因分别与南瓜的重量和形状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种南瓜的重量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BBDD的南瓜最重,aabbdd的南瓜最轻,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效应相同,且各个显性基因的增重效应可以累加)。该种南瓜与重量有关的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种群中与重量有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种。用图中两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则F2中南瓜重量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
(2). 只考虑3号和4号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若图1和图2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其中有一半的生殖细胞(假设雌、雄各一半)发生了一对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F1自交,则后代出现基因型为BBRREE的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同学用图中两亲本杂交,F1为扁盘状南瓜,F1自由交配,F2中扁盘状:圆形:长形=9:6:1,该同学提出南瓜的形状由Y/y和R/r(或E/e)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为验证这一推断,用长形植株的花粉对F2中扁盘状植株受粉,单独收获扁盘状果实的种子,单独种植这些种子获得株系。若有_____________的株系F3果实均表现为扁盘状,有4/9的株系F3果实表现为扁盘状:圆形=_____________,另外有_____________,则该推断成立。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粒是存在于线性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学说(细胞衰老假说之一)认为随细胞不断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的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DNA复制方式有关。下图为人体细胞内DNA复制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________,据图分析可得出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引物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逐个加到引物的________端以延伸DNA子链。
(3)复制过程中,引物最终会被酶切除,从核酸的碱基组成分析,该酶能准确识别出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物切除后的部分“空白”区域,可以通过新链合成修复,但最后的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留下的“空白”区域将无法修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缺少引物    B. 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
C. 缺少DNA连接酶    D. 缺少能量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等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很低,而癌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较高。据此分析,理论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延缓细胞衰老。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提高粮食产量,研究人员以390μmol/mol的大气CO2浓度和自然降水条件为对照组(C390+W0组),分别研究CO2浓度升高至550μmol/mol(C550+W0组)和降水增加15%(C390+W15组)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过程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增加降水量可增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推测适当增加降水量可能使气孔的开放度提高,从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以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提高净光合速率。

(2)P为C390+W0组曲线上的点,在该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_____对净光合作用的促进更显著。若增加光照强度,则P点向_______(填“左下”“右上”或“不变”)移动。
(3)据图2可知,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_____进而合成C3被还原。当CO2/O2较低时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________后经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转换为甘油酸回到叶绿体。
(4)经测定由叶绿体外的代谢途径回到叶绿体中的碳有所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图2,提出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同一植株上既有雌花也有雄花,雌花率影响黄瓜产量。研究人员利用黄瓜纯合雌雄同株品系甲培育出全雌株(只有雌花)品系乙。为确定全雌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品系甲与品系乙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全雌,说明全雌为___________性状。将F1与品系甲杂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表明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发现给品系甲施加乙烯,也可以增加雌花的比例。以上事实说明性状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品系甲、乙3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情况如图1所示,同时发现品系乙花蕾细胞中ASC基因的mRNA和MYB1基因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品系甲,而BCAT基因的mRNA无显著差异。

由上述结果推测,品系乙可能由于__________,从而促进了雌花的发育。
(3)为进一步确定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 系统对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该系统的核心组成包括gRNA和Cas9.gRNA可以识别并结合靶基因,引导Cas9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进而破坏靶基因结构。
由于品系乙难以被直接编辑,研究人员以品系甲为背景选育了转基因植株丙和丁(图2),分别与品系乙进行杂交,结果见表。

亲本 F1

全雌株

雌雄同株

植株丙×品系乙

15

18

植株丁×品系乙



①图2中转入的基因可随配子传递给子代,表达的CRISPR-Cas9系统可在受精卵中发挥基因编辑作用。请解释植株丙与品系乙杂交结果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②植株丁与品系乙杂交结果为_________,说明MYB1基因不是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
(4)研究人员对(1)中品系甲、乙杂交得到的黄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2种表现型仍为全雌的外显子突变体:突变体1(ASCa基因突变)和突变体2(ASCb基因突变)。分别提取2种突变体花蕾细胞中的RNA,逆转录后再进行测序。发现突变体1组的287个测序结果均与野生型ASCa基因序列一致;突变体2组的411个测序结果中408个与突变型ASCb基因序列一致。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
A.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a基因控制
B.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b基因控制
C.黄瓜的全雌性状由ASCa基因和ASCb基因共同控制且2个基因发挥同等作用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生物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α-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Ⅰ.取6只试管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
Ⅱ.在6只试管中依次加入等量的α-淀粉酶溶液。
Ⅲ.迅速将6只试管分别放入0℃、20℃、40℃、60℃、80℃、100℃的水浴锅中保温5min。
Ⅳ.取出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将每支试管放在60℃的水浴锅中水浴1min,观察各试管的溶液中颜色变化。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α-淀粉酶溶液是一种内切酶,以随机的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β-淀粉酶在淀粉、Ca2+影响下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绘制的曲线图。

①α-淀粉酶溶液和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作用部位不同,从两种酶结构上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淀粉的产物主要是麦芽糖。
②分析图形,2%淀粉在处理50min前对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CDK1(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对细胞周期起着核心性调控作用,其活性的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周期蛋白与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后,Wee1/mik1激酶和CDK活化激酶催化相应位点的氨基酸磷酸化,然后CDK1在cdc25c的催化下,再使相成付点的氨基酸去磷酸化,才能表现出激酶活性。CDK1可以使组蛋白磷酸化,促进染色质凝缩。图2为细胞生命历程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CyclinB/A为周期蛋白,Thr14、Tyr15和 Thr161分别对应CDK1第14位的苏氨酸、第15位的豕氨酸和第161位的苏氨酸
(1)CDK1起作用的时期对应图2中的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过程。根据图1所示CDK1激活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分裂前期染色体的行为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周期运转到分裂中期后,分裂期的cyclinA/B将迅速分解,CDK1的活性丧失对细胞增殖的调控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使CDK1磷酸化的磷酸基团来自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图2中包含了细胞正常生命历程的部分过程,1和2过程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是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DNA 后,R型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DNA 后,R型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且两家族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_________ 定律。
(2)与甲病相比乙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II9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II6与I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I4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且IV13不患病,则III11与III12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I4不携带致病基因,且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0%,IV13两病兼得的概率为______;若已知IV13只患乙病,则III11与III12再生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为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一些问题:
(1)在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中,摩尔根用________法把白眼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等人设计了测交实验的方法,以下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不考虑XY同源区段):

为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实验方案________。(提示: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卷翅和直翅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科研人员将黑身卷翅与灰身直翅果蝇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发现F1中灰身直翅与灰身卷翅果蝇各占1/2;再将F1中的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均为2∶1。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卷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若将F1中的灰身卷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F1的卷翅果蝇体内,卷翅基因(A)所在染色体上还存在一个隐性基因(b),该基因可能与致死有关,但不影响存活个体的其他性状,F1卷翅果蝇的基因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为了解释F2果蝇卷翅与直翅的性状分离比为2∶1,有人提出两种假设,一种假设是AA纯合致死,另一种假设是bb纯合致死。

实验室有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种基因型的果蝇可以作为实验材料,若要利用这四种果蝇,从中选择作为亲本,通过亲代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情况就能证明一种假设成立、另一种假设不成立(不考虑其他致死原因、也不考虑交叉互换),可以比较不同亲本杂交的后代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