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母本 | 花粉管长度正常 | 花粉管长度缩短 | 比例 |
Z58 | 46 | 54 | 1∶1.17 |
Z580E12 | 47 | 53 | 1∶1.13 |
表2 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杂交组合 |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
♀wc×♂P1 | 1∶1.11 | 1∶0 |
♀wc×♂P2 | 1∶1.08 | 1∶0 |
♀wc×♂P3 | 1∶0 | 1.05∶1 |
♀wc×♂P4 | 1∶0 | 1.02∶1 |
雌配子 雄配子 | ipe1(可育) | ipe1-基因盒子(可育) |
ipe1/ipe1 无荧光种子 | ||
成分 | MgSO4 | NaH2PO4 | 蛋白胨 | FeCl3溶液 | 水 | 琼脂 |
用量 | 5g | 7g | 15g | 500mL | 7g | 20g |
A.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pH呈弱碱性,其中琼脂不是营养物质 |
B.白地霉采用了平板划线法,桔梅奇酵母采用了涂布平板法 |
C.白地霉不能利用与普切明酸结合后的铁是出现红色抑菌圈的原因 |
D.补足Fe3+可以使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抑制效果逐渐减弱 |
A.若适当增大细胞外溶液的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小 |
B.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后,一定引起Na+通道介导的Na+内流,出现0期 |
C.在2期中,Ca2+内流量和K+外流量相等,所以膜电位变化非常平缓 |
D.在4期中,Ca2+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
实验 | 亲本 | F1 | F2 |
1 | P1×P3 | 黑喙 | 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 |
2 | P2×P3 | 灰羽 |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
A.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1/3 |
B.实验1的F2中黄喙个体均为白羽,其余个体均为黑羽 |
C.若实验2中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后代会出现黄喙黑羽个体 |
D.统计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可以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
A.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两类淋巴细胞成熟与集中分布的部位 |
B.再次感染伤寒沙门氏菌后,人体产生的反应更快、抗体水平更高 |
C.图1步骤c中LPS与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会被消洗掉 |
D.据图2可知,用多肽A模拟LPS的抗原特性的效果更好 |
A.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基因A/a与基因B/b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
C.若通过PCR技术检测甲乙杂交子代的D/d基因,则雌雄个体电泳条带数不同 |
D.减数分裂Ⅰ过程中,20%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互换 |
A.各代雌性群体中短口器基因频率随着随机交配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
B.随着随机交配代数的增加,各代雌、雄群体中长口器基因频率之差在增大 |
C.若在某代达到遗传平衡,则该代雌性中ZaW基因型频率等于雄性中ZaZa基因型频率 |
D.若Fn+1雌性群体中Za基因频率与F0雌性群体中Za基因频率相等,则说明该种群在F0达到遗传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