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中常作为
(2)雄性不育系常存在着不育性状不稳定等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
①研究发现,Z基因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研究者首先利用
表1 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母本 | 花粉管长度正常 | 花粉管长度缩短 | 比例 |
Z58 | 46 | 54 | 1∶1.17 |
Z580E12 | 47 | 53 | 1∶1.13 |
(3)IPE1是玉米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研究者获得了其纯合突变品系ipe1雄性不育系。为解决其无法通过自交留种的问题,研究者将一个“基因盒子”导入该品系(图1),得到了4个转基因杂合株系P1~P4,然后分别将其花粉授予野生品系wc,结果见表2。
表2 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杂交组合 |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
♀wc×♂P1 | 1∶1.11 | 1∶0 |
♀wc×♂P2 | 1∶1.08 | 1∶0 |
♀wc×♂P3 | 1∶0 | 1.05∶1 |
♀wc×♂P4 | 1∶0 | 1.02∶1 |
②以上结果显示
③在答题卡上补全棋盘格以解释通过成功株系的自交使ipe1雄性不育系能够保持下去的原因。
雌配子 雄配子 | ipe1(可育) | ipe1-基因盒子(可育) |
ipe1/ipe1 无荧光种子 | ||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