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张乐平创作的漫画《天罗地网》,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1958年的“剿雀”战:战旗飘扬、全民动员,人们爬在屋上、树上,敲锣打鼓、放鞭炮、呐喊鼓噪、枪打雀、猫咬雀。这场围剿麻雀的运动
A.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
A.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
B.揭露袁世凯实行专制之实
C.希望结束专制建立共和国
D.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政府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已、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材料四《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3)材料四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新中国成立后《五年计划制定的工农产品指标》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编制五年计划B.计划经济体制有效促进国家的工业化
C.五年计划规定的工、农产品数量递减D.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30分)某种程度上,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俄欧纷争可谓启动了“新冷战”的序幕。回顾历史,俄国(苏联)与西方的关系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他国家面对德国的这种状态,有判断错误、一连串的怯懦行为和糟糕的盘算。然而这中间难道不也有各国政府领导间的合谋么?从将苏联、共产主义及其红军作为邪恶敌人的时刻起,难道不能将纳粹德国当作一道有用的防火墙么?难道德国不会通过向东推进来寻找(对一战战败)有用的补偿么?
——(法)米歇尔·波德著《资本主义的历史从1500年至2010年》
(1)指出材料一中的“其他国家”对德国采取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这一政策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2分)
材料二面对同样实力得以加强,势力不断扩张的苏联,美国被赋予了资本主义阵营领导者的角色。1945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开始为战后做准备。……于是这个星球上就开始了一场棋局竞赛,两个超级强权都在各处落子,强化已经掌控的领地,威胁对方掌控较弱的地区,期间几个超乎寻常的紧张时期则勾勒了双方不越界的量度。
——(法)米歇尔·波德著《资本主义的历史从1500年至2010年》
(2)材料二中“1945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开始为战后做准备”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美苏之间的棋局竞赛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3)材料三所示图中第一次建交高潮的特点是什么?这次建交高潮中最大的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为清前期诸帝通商谕旨粗略统计表

上表反映出清朝前期统治者
A.设榷关增收入
B.政策具有灵活性
C.闭关锁国政策松弛
D.实行农商并重的政策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图,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世界市场的扩大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国际秩序的稳定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6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
材料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