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表是1919—1922年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期间各国签订的部分重大条约。在这两大会议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时间

召开地点

条约名称

1919年6月巴黎凡尔赛宫《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1919年9月法国巴黎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
1919年11月法国巴黎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
1920年6月法国巴黎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
1921年12月华盛顿《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1922年2月华盛顿《九国公约》
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世界殖民体系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写道:“一九二二年……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以下对这个“公约”解读正确的是(     
A.该公约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
B.为美国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提供了便利
C.该公约是在英国的主导下签订的
D.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条约签字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饰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一“条约”签署于(     
A.北京B.巴黎C.华盛顿D.雅尔塔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趁机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以上条款的目的是(     
A.维护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B.废除德国在中国的特权
C.保障中国主权不受到侵犯D.确立欧洲战后新秩序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人说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因为许多事情已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       
A.被大国所操纵B.体现平等协商
C.复苏德国经济D.挑起美苏冷战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A.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B.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D.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最后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与此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冷战局面的形成B.两极格局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到: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这段话说明了华盛顿会议(     
A.中美两国形成与日本对抗的同盟
B.保护了弱小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C.太平洋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秩序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体系的束缚,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据此可知(       
A.华盛顿体系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扩张
B.日军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C.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狂妄计划未实现
D.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