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   时,作者“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该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
(2)根据材料一,指出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集中记录在哪种体裁之中?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日本早稻田大学馆藏《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图2   张仲景 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世称为“医圣”。


图3《齐民要术》书影北朝贾思勰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图4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事物或现象(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所选的两个历史事物或现象, 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一个历史事物或现象,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物或现象、观点示例】
历史事物或现象1:图1。
历史事物或现象2:图2。
观点:古代中医学源远流长。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物或现象1、2和观点)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中对于孔儒文化是非常尊崇的,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思想的传播扩散可以进一步增加北魏的中央集权。通过实行汉制,使汉族人民与鲜卑族更好地在文化、行为习惯方面相互适应,增加了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

——摘编自王典《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商鞅变法关于经济方面的内容,简析秦国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概述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江堰示意图
坝和堰,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治水哲学。坝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而堪则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并不违背自然本性。都江堰的“四六分水”原则不仅只是为了防洪,还反映了一种兼利天下的理念,即“我用水也想着让别人用水”。都江堰的存在表明,既可以灌溉、发电和防洪,也可以避免坝的弊端。它恰恰是在人的需要和自然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均衡。都江堰的价值,不仅仅是几百万亩良田,它在2000多年前就宣告的治水哲学,既可以造就天府之国昔日的辉煌,也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紧张关系的救治方案。

——摘编自盛洪《都江堰:一个凝固的制度》

材料二   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这一时期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纸张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西晋还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 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工程体现的智慧。
(2)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代为改进纸张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魏晋时期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先秦诸子代表旧思想的学派。
(2)材料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你是否同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类型:辨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一组图片,共同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女史箴图》(摹本)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             云冈石窟中的主佛
A.书法艺术的发展B.雕刻技艺的流传
C.数学知识的拓展D.艺术成就的璀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初一年1班在学习《丝绸之路》时,史老师抛出一个合作探究话题,同学们分享讨论结果(见下框)。据此可知,这讨论的是“丝绸之路”开辟的(       
甲: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乙:这是一条合作之路
丙:这是一条商业之路
丁:这是一条文化之路
A.条件B.人物C.过程D.评价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       
A.连环画《张骞》B.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C.《汉书·张骞传》D.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所示说唱俑出土于四川东汉墓葬。此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侧面反映了(       
A.东汉末年农民流亡状况B.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
C.东汉海上丝绸之路繁盛D.文景时期国家的繁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据下表,可推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       
秦始皇汉武帝
废分封,推行郡县制酎金夺爵,解决王国问题
焚书坑儒尊崇儒术
A.推行儒学教育B.有效管辖西域
C.实行残暴统治D.加强中央集权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