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2


3                                   4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上图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校开展“战国时期的形势变化及社会改革”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变化】

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大夫(桑弘羊)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chì,整顿)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非鞅》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形势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政治、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桑弘羊、文学对于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对同一历史事件,二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评价?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簋内腹底的铭文拓片。

铭文解读: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

材料二   关于商朝的历史,文献记载很粗略,故很多学者曾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商朝历史得到了考古实物的证实,表明商王朝是确切存在的。甲骨文记载的商王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他对下属、对王后都用“呼”,显示出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甲骨卜辞说明商代是领土国家,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商王朝在其中能实行有效的管制。

——摘编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


(1)就史料的表现形式来看,材料一中的利簋属于什么史料?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利簋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骨文所反映的早期国家商朝的特点。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并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探究历史的依据。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国、楚国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在城濮交战,四月初一,楚军进至城濮。初二,双方对阵。楚方兵力为4.2万余人,晋方兵力为3.25万人。楚军大败,旋即双方作罢,此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1)比较材料中的两次战役,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2)鉴于历史,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A.维护旧贵族的利益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C.加强对人民的管理D.提高社会生产水平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方《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题目,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在100字以上。

【示例范文】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

我认为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是一个不断加剧的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及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西方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沙俄也趁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所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主权在不断丧失,中国的民族危机在不断加剧,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附录:中国近代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法律建设是人类政治发展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虽196条倘自由民损毁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第199条若自由民损毁自由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卖价之一半。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惟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这样,充分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国家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伟大导师恩格斯也认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在当时是最进步的。

——摘编自宋慧娟《奥林匹亚圣火——辉映环球的希腊文明》

材料三   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编纂员会。由法学家时里波尼安领导。……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辑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

——摘编自《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巴比伦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制度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简述查土丁尼编纂法典的原因,并指出该法典在欧洲法制史上的地位。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3世纪的一百年间,英国宪政史上的两个重要基础——《大宪章》与议会都产生了。《大宪章》这个在1215年仓促草拟的契约文件,主要阐述了贵族所要求的种种权力,其中“王在法下”“无代表权不纳税”的原则,成为英国宪政的基础和宝贵遗产。对王权的限制、抗争,英国人称之为“自由”,抗争的传统也就成了“自由”的传统。

材料二   1688年,荷兰的执政者威廉率军登陆英国。这件事导致17世纪的不列颠发生了最重要、最深远和最稳定的宪政改革。作为外来者的威廉三世无望取得伊丽莎白一世那样的拥戴,也无力建立克伦威尔那样的独裁,他欣然入主英国全然是为了利用英格兰的财富和陆海军力量来对抗法国,作为交换,他愿意充分尊重英国国民的政治意愿。而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三   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部文件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再打下一个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原因。
(2)材料二中的“这件事”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一说威廉三世为什么会接受英国议会的限制?英国民众为什么会接受一个“进口”的国王。
(3)材料三中的“这部文件”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这部文件成为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之一的最主要的原因。
(4)通过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和王权之间斗争历程的特点。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下面人物中最有可能见证这个历史时代的是(     
A.商鞅B.阿基米德C.但丁D.贝多芬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卧薪尝胆 ④霸王别姬
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