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金田起义 | B.永安建制 | C.定都天京 | D.天京事变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开始的爱国运动,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这个运动迅速的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直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至偏僻乡镇。6月3日,大批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许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宣布罢工,各地工人纷纷响应……运动之后,一些先进分子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的主流。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摘编自《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材料三:
史实① | 史实② | 史实③ | 史实④ |
![]() | ![]() | ![]() | ![]()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 | 1938年春,日军南北对进,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血战临沂、滕县、台儿庄等地。 |
材料四: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统编历史八上教材》
材料一:
材料二
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节选) | 对中国的危害 |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①》 | ③ |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中英《天津条约》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②》 | ④ |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辛丑条约》 | ⑤ |
材料三:甲午战前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对比表
项目 | 中国 | 日本 |
人口 | 4亿多 | 4千万 |
国土面积 | 1000多万平方公里 | 37万多平方公里 |
政治体制 | 君主专制 | 君主立宪制 |
军队实力 | 总计:96万余人,实际参战:20万 | 总计:24万人,实际参战:17万 |
财政收入 | (1893年)8867万两白银 | (1893年)7585万两白银 |
近代企业 | 262家 | 3344家 |
近代教育 | 洋务学堂30余所 | 各类大中小学近3万所 |
材料四: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A.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 D.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
A.淞沪会战 | B.北伐战争 | C.平型关大捷 | D.百团大战 |
A.九一八事变 | B.八一三事变 | C.卢沟桥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 B.中共地位的变化 | C.社会矛盾的变化 | D.领导阶级的变化 |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华北事变 | D.一二.九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