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 | 推论 |
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武汉会战 |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① |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台儿庄战役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A.枣宜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第三次长沙会战 | D.豫湘桂战役 |
A.目的 | B.结果 | C.背景 | D.经过 |
A.南京临时政府 | B.广州国民政府 | C.南京国民政府 | D.北洋军阀政府 |
材料一: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部分生还外,大部分战死。此后,台湾人民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活动。
——摘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史料记载:此次受降典礼,经手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均已顺利完成。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政府主权之下。
材料三: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一: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变化(部分)
报刊 |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多种,截止《青年杂志》发刊,全国先后创办的报刊在1000种以上,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各种社会政治学说,从而打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 |
工厂 | 1912—1914年为99家,1914—1918年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随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数量从50万增长至1920年的200万。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材料三:历代封建君主选发旨令,房行党禁……在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下,没有政党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摘编自张舒《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之研究》
[第一组]:
1920年,时年16岁的邓小平抱着救国的愿望来到法国开始勤工俭学,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
1923年,他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他前往苏联继续求学,最终求得救国“真经”:马克思主义。
1935年,邓小平以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遵义会议。他说: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走上胜利道路的标志。
[第二组]:
1940年,邓小平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1947年,邓小平、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发起淮海战役,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
A.![]() | B.![]() |
C.![]() | D.![]() |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大国……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
——《治安策》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融…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
★价格便宜且易于推广的蔡侯纸 |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张仲景 |
A.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 | B.活跃繁荣的学术思想争鸣 |
C.西汉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 D.辉煌灿烂的秦汉科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