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是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我们中学生必做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制取】
(1)写出B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加热过程中试管突然炸裂了,请分析炸裂的原因:
___。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并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请将装置图补画完整。
(4)小明在实验室把30g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则参加反应高锰酸钾质量为
___g。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
2制备时,对MnO
2做催化剂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
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
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实验结论】
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①二氧化锰、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
______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
②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
2O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温度H2O2% | 50℃ | 60℃ | 70℃ |
5% | 无明显气泡 | 无明显气泡 | 极少量气泡 |
10% | 无明显气泡 | 无明显气泡 | 少量气泡 |
15% | 无明显气泡 | 少量气泡 | 较多气泡 |
据此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F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
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_。
(7)有一种灭火器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若灭火器中液态二氧化碳大约为3L时,喷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约1000L,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
______。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①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②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