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发明了造纸术B.发明了印刷术
C.发明了火药D.改进了造纸术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其方式有很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二:如下图,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 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 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 建和广东等地。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 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2)阅读材料二,分析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这对人口迁入地经济的开发有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指出此次改革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一“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的思想出自
A.《本草纲目》B.《水经注》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妙言详解》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A点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的丝绸之路有何联系。
(3)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丝绸之路又有何意义?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贾谊的《过秦论》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黄巾起义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A.禁止私斗B.鼓励耕织C.改革户籍制度D.奖励军功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朝丝绸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流入了汉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古罗马人穿丝绸服装很普遍       ②汉朝与西方的交通保持通畅
③西方与汉朝存在着经济贸易       ④汉朝丝织品的价格非常便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绝对皇帝权威
B.发展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类型:单项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