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中的常见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此物质展开探究。

【实验探究Ⅰ】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石灰石中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一,选择药品。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在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1)据图2分析,选择粉末状样品的依据是
___________。
(2)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___________。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小组成员将盐酸换成稀硫酸后,利用图4装置进行测定。打开活塞,将稀硫酸滴入试管,反应结束后读数,读数前调节U型管左右液面相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填“上移水准管”或“下移水准管”)。
实验二:优化装置。在老师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5装置进行测定
资料:室温时,CaSO
4微溶于水。

(3)试剂a是
___________。
(4)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样品质量为mg,加入稀硫酸体积为V
1mL,加入氯化铵溶液体积为V
2mL,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mL,该实验条件下CO
2密度为dg/mL,则样品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实验探究Ⅱ】测碳酸钙悬浊液的酸碱性
己知:电导率传感器可用于测定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在其他条件相同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6)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水的电导率为8.5,碳酸钙悬浊液电导率为74。碳酸钙悬浊液中有部分碳酸钙溶于水,形成碳酸钙的
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继续探究碳酸钙悬浊液的酸碱性,做了下面的对照实验: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在常温下五种混合体系的pH,如下表所示。
混合体系 | ①Na2CO3溶液 | ②NaCl溶液 | ③CaCl2溶液 | ④K2CO3溶液 | ⑤CaCO3悬浊液 |
pH | 11.6 | 7.0 | 7.0 | 11.6 | 10.1 |
(7)结合上面数据分析可知,Na
2CO
3溶液显碱性与碳酸钠组成中
___________离子(填离子符号)有关。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能与水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应生成一种钠盐和一种碱,试写出此反应中生成的钠盐和碱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结合⑤的数据分析,碳酸钙悬浊液显碱性的原因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本质上是一致的。
(8)进一步探究,加热碳酸钙悬浊液,测得pH减小。联系所学知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合理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 碳酸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温度升高增大了某离子与水作用的速率,碱性增强
C. 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9)将上述悬浊液过滤后,立即把碳酸钙平均分为两等分,分别加热,如图6曲线表示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a用酒精灯作为加热工具,曲线b用酒精喷灯作为加热工具。(酒精灯加热温度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温度800~1200℃)

①取曲线a固体产物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红。根据固体在试管中加热时,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的原因,可推测出实验中减少的物质主要是
___________。
②2分钟后曲线b固体质量减少速率明显增大,原因是
___________,曲线b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固体的成分及各成分的质量
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