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探究Ⅰ】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石灰石中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一,选择药品。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在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1)据图2分析,选择粉末状样品的依据是
(2)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实验二:优化装置。在老师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5装置进行测定
资料:室温时,CaSO4微溶于水。

(3)试剂a是
(4)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的作用是
(5)实验二中,样品质量为mg,加入稀硫酸体积为V1mL,加入氯化铵溶液体积为V2mL,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mL,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g/mL,则样品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实验探究Ⅱ】测碳酸钙悬浊液的酸碱性
己知:电导率传感器可用于测定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在其他条件相同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6)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水的电导率为8.5,碳酸钙悬浊液电导率为74。碳酸钙悬浊液中有部分碳酸钙溶于水,形成碳酸钙的
继续探究碳酸钙悬浊液的酸碱性,做了下面的对照实验: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在常温下五种混合体系的pH,如下表所示。
混合体系 | ①Na2CO3溶液 | ②NaCl溶液 | ③CaCl2溶液 | ④K2CO3溶液 | ⑤CaCO3悬浊液 |
pH | 11.6 | 7.0 | 7.0 | 11.6 | 10.1 |
(7)结合上面数据分析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与碳酸钠组成中
(8)进一步探究,加热碳酸钙悬浊液,测得pH减小。联系所学知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合理的是
A. 碳酸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温度升高增大了某离子与水作用的速率,碱性增强
C. 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9)将上述悬浊液过滤后,立即把碳酸钙平均分为两等分,分别加热,如图6曲线表示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a用酒精灯作为加热工具,曲线b用酒精喷灯作为加热工具。(酒精灯加热温度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温度800~1200℃)

①取曲线a固体产物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红。根据固体在试管中加热时,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的原因,可推测出实验中减少的物质主要是
②2分钟后曲线b固体质量减少速率明显增大,原因是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