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2140607080859095M
声强dB37.538.040.543.446.852.954.455.252.8
现象无气泡无气泡有小气泡产生少量气泡上升上升气泡增多大量气泡上升水面有气泡形成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 的数据是________,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________时,响度最大。
(2)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当时气温应该读作________。该实验估计是在________(填“山脚”或“山顶”)完成的。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当鼎内装部分水、盖上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的水可在120℃沸腾。已知鼎盖面积S=200cm2。下表是水的沸点(T)与气压(p)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T/℃

90

100

105

110

114

118

120

124

128

130

p/kPa

70

101

121

143

163

189

199

226

258

270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水在120℃沸腾时,请列式计算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        )
(3)若鼎内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20℃,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类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根塑料管,沿中间轴均匀地切成两个半凹型的塑料管;
Ⅱ将两根半凹型的塑料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Ⅲ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
Ⅳ将一颗钢珠从管口静止释放,观察并记录钢珠推动木块的距离。
(1)实验中是通过 ___________来判断钢珠的动能大小;
(2)用半凹型的塑料管代替书本上的斜面进行实验,其好处是 ___________
(3)小明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在斜面上不同高度下滑,并记录木块移动距离,数据如表;

组别

1

2

3

4

5

小球质量/克

2

5

5

5

20

小球下滑高度/厘米

10

10

20

30

5

木块移动距离/厘米

4

10

20

30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第5组时,纸盒移动的距离应为 ___________厘米。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是小金探究小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123456
电压(伏)01.01.52.02.53.0
电流(安)00.190.230.270.300.32


(1)在如图的坐标系中画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______

(2)已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5瓦,现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若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请设计电路图,______.并说明使小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操作方法(现有器材:“20 Ω 1 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请回答:

(1)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最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2)闭合开关后,小红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小灯泡的亮度都不变,且发光较亮。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排除问题后,在某次测量中两表示数如图乙和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__W;
(4)三位同学根据下表实验数据绘制了三条曲线,如图丁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数字)。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5

0.9

1.3

1.7

2.1

2.5

电流I/A

0.16

0.19

0.21

0.24

0.26

0.28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破损。
【提出问题 1】试剂是否变质?
【猜想】①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②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③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1)【进行实验1】
步骤操作现象结论
1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无色酚酞变红色
猜想③正确
2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有气泡冒出

【提出问题2】如何测定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
(2)【反思与评价】
①小明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________
②小明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一台简易风速仪测量学校操场风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装有挡风板和滑片P的轻质滑块与轻质弹簧套在滑杆MN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滑块相连。均匀电阻丝AB长为20厘米,阻值25欧姆,电源电压U0恒为9伏,保护电阻R0为5欧姆,电压表量程为0~3伏特。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改变量x的关系如图乙。无风时,滑片P在A处。有风时,滑片移动,稳定后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压力,再根据小组自定义的表格,判断风级。

操场风速

等级0

等级1

等级2

等级3

等级4

压力/N

0~1

1~5

5~10

10~15

15~20


说明:测量时保证风垂直吹在挡风板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

(1)滑片P在向左移动过程中,电路总电阻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计算该装置能测量的最大风级?(         )
(3)老师建议把电压表的量程换成0~15伏特,增大可测量的风速等级,同时要求在风级相同的情况下增大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还应建议小组同学对装置做出适当修改,你认为建议可以是: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滨整理了以下科学史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研究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kg的柳树种在装有干重90.8kg土壤的木桶里,并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再次称重,发现柳树增加了76.7kg,而泥土烘干后的质量仅减少了0.1Kg,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 1864 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得出结论是: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这个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结论有一个重要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_______得到物质。
(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________
(3)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 将叶片脱色后,再用碘蒸汽处理,结果遮光部分的叶片无颜色变化,而光照部分的叶片显示深蓝色(如图丙)。“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数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转运耗尽,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丁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5)正是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灵用一根轻质的塑料吸管(重力可忽略),将其下端用石蜡密封后,再塞入适量的小铅粒(如图),便制成了一根简易密度计。为了在吸管上标上合适的刻度值,他将此密度计放入不同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获得如表所示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液体的密度/(g/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cm

6.3

5.6

5.0

4.5

4.2


A.由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值越往下越大
B.由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标在密度计上的刻度线越往下越密
C.换用粗一点的吸管重复实验,则每次实验密度计浸入深度变小
D.换用粗一点的吸管重复实验,则每相邻两次实验密度计浸入深度的差值变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宁用身边的物体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均为10g)、细线、刻度尺等。

(1)他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他应将线向______移动;
(2)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后,他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下表为小宁记录的实验数据;
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F1l1/N·mF2l2/N·m
0.20.020.10.040.0040.004

据此小宁得出如下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请判断他的探究过程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铅笔水平平衡后,小宁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他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上方固定(如图丁),松手后铅笔将______(填字母)。
A.仍然水平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D.无法确定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