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黄庭坚的《次韵中玉水仙花》,完成问题。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释】①中玉:马瑊,字中玉。②水沉:即沉香木。③酴醾(tú mí):花名,也作“荼蘼”,春末夏初开花,花白色。④只比寒梅无好枝:水仙比寒梅少了些枝干。
(1)联系诗歌内容,说说水仙花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诗歌为水仙而作,却又写到了酴醾与寒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微信步数

姜萍

①母亲喜欢走路,年轻时就喜欢隔三岔五地去赶集,一口气能走上五六里路。记忆中,她总是风风火火,见人就说:“每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

②我明白,母亲这样做是因为家庭负担重,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既要做农活,又要拉扯我们兄妹三人。她不敢病,也病不起,只能让身体棒棒的,才能支撑起这个家。

③后来,我们兄妹三人先后考上大学后,父亲也回到了家,母亲终于有了一些闲暇的时光,每天晚饭后,她就和父亲一起,绕着村子走上几圈。那时,微信刚有了运动圈,母亲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天看看自己的排名,给大姨、二姨和亲戚朋友们点上赞。

④好不容易,我们都在城里立下了脚,安稳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年。父亲却突然患上癌症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母亲孤零零一人了。我们轮番动员母亲来城里,和我们谁住一起都行。母亲却总是推辞,她说,自己住乡下习惯了,家里还有田地、菜园、鸡鸭,她一样都割舍不下。

⑤我们放心不下母亲,便轮流着回家看她。母亲每每看到我们回来,总是嗔怪我们:“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钱啊,还耽误你们的时间。”她举起手机,打开运动圈对我们说:“看,我身体好着呢,每天能走一万步,你们忙自己的事去吧。”

⑥这倒是真的,母亲至今依然保持着走路的习惯,每天,她的微信步数总在我的朋友圈里遥遥领先。于是,我就养成了每天看母亲步数的习惯。看到步数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心里就踏实多了。那步数背后,是一个永远生机勃勃、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母亲。

⑦一次,我加班到凌晨一点才回家,临睡前,发现母亲当天的微信步数只有两百多步。天哪,到底怎么了?一个晚上,我都心神不宁,母亲会不会是生病了、不舒服,一直躺在床上?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急忙给母亲打去电话,那头却传来了母亲爽朗的笑声:“傻丫头,你二姑家女儿不是快出嫁了吗?昨天我就在她家帮忙缝了一天被子呢!”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⑧不久前,公司接了一个大型项目,我每天忙得很,半个月都没给母亲打过电话,只是偶尔看看母亲依然每天成千上万的步数。项目快要竣工时,我们和甲方会面时,我居然遇到了邻村的朋友小萌。

⑨一见面,我们就“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说到村里的事时,她突然问我:“兰姨的腿好点了吗?”我一愣,妈妈的腿怎么了?小萌说,你居然不知道啊,兰姨前段时间去摘果子,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了……

⑩我心急如焚,害怕电话里母亲不说实话,我没有打招呼,第二天一早就赶紧请假买票回家了。

⑪推开门,看到的一眼让我眼眶湿润了——母亲靠坐在床上,一条腿用被子高高垫起,在她的床头,一根长长的带子系着手机,她不停地推动看手机左右摇晃着,嘴里还念念叨叨;“1301,1302……”

⑫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出来,大声喊道:“妈——”母亲看着我,尴尬地笑笑,连说:“我平时可是真走的啊……这不,怕打扰你们工作……”

⑬我紧紧地抱住母亲,内心的感觉五味杂陈,我想,以后不管母亲每天走多少步,我也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因为,对母亲的呵护,什么时候也不应该被省略。

(选自《广州日报》2022年12月6日)

1.结合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年轻时,母亲为了生计而走路;子女考上大学后,母亲为了______________而走路;子女立业后,母亲为了______________而走路;摔伤后,母亲为了______________ 而“走路”。
2.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①母亲靠坐在床上,一条腿用被子高高垫起,在她的床头,一根长长的带子系着手机,她不停地推动着手机左右摇晃着,嘴里还念念叨叨:“1301,1302……”(从描写角度)
②我紧紧地抱住母亲,内心的感觉五味杂陈。(从加点词角度)
3.文章两次提到母亲的笑,请你揣摩并写下母亲笑背后的心理活动。
4.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对母亲的呵护,什么时候也不应该被省略”这句话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谢谢你懂我》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自己的亲身经历。②文从字顺,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③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请结合对“和”字源的解说,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龢”的小篆字形为“”,这个字极妙:左边上面像间屋子,下面是一组编钟和一个排箫的象形,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
由此推知,“和”的本义为: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的演讲提纲。请依据他确定的“中心”对演讲内容进行排序,并且为每部分内容选择相应的名言或故事作为支撑。(填写序号即可)
【演讲内容】

①“和”体现顾全大局、国事为重的理想观。

②“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③“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名言或故事】

①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②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③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


【演讲提纲】
   
(3)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以下是“AI夏鼐”的解说能力训练任务,请你参与。

资料夹

(一)

朔门古港遗址于2022年10月在望江路下穿工程中被发现。遗址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呈东西走向带状布局,长逾400米,最宽处18米,发现了分别建于宋元和明清的朔门瓮城遗迹,实证千年以来岸线变迁的江堤、桥梁、陡门闸、栈道等建筑遗迹。此外,还有8座宋代码头、2艘宋代沉船,以及数以10吨计的宋元瓷片堆积,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还有建窑、青白瓷及褐彩绘青瓷等,和形式各样的漆木器遗物。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和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它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印证了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节点,成为我市打造千年商港最有力的佐证。

(节选自公众号“温州发布”)

(二)

(三)

温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东与海合,直拱北门。枕江为亭,榜其额曰“四时万象”,候馆在焉。使指所临,长吏迎劳无虚日,亭之西为市区,百货所萃,廛氓贾竖附趋之。江浒故有大石堤,延袤数千尺,舍舟登陆者阻泥淖不得前,其俗率于堤之旁为石路,外出以属于舟次,谓之马头。为马头者二,一以俟官舸,一以达商舶云。

先是江水遏为沙洲,由江心寺之西逆流而上,势奔突莫支。堤数毁,……永嘉盖郡之治所,县尹赵君大讷谓是不可缓,亟议兴作。以潮汐之盈缩有时也,投其隙而赋功焉。列巨木为柱,而设栿拖其上,内攒众木,围之三周;外施萁芒以泼浪,次填以石,次积以瓦砾,而实土其中;加横木,备其欹侧,而帖石其背以便行者,堤若路。暨亭之址,悉如之,而亭亦复其故。

(节选自元代黄潛《永嘉重修海堤记》


【注】①候馆: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②使指:使者。③廛(chán)氓贾(ɡǔ)竖:指平民和商人。④江浒:江边。⑤次:临时驻扎和住宿。⑥县尹赵君大讷:县令赵大讷。⑦栿拖(fú   duò):建筑梁架。⑧朔门古港遗址的布局和规模,尤其是码头修复加固后留下的细节,与《永嘉重修海堤记》内容基本一致。

(四)

(五)

(引自姚世卿《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解说·目的性】
1.AI夏鼐用图1作为解说朔门古港繁荣景象的辅助资料,你认为是否需要在图1中添加其他信息?若需要,请根据资料夹简要说明要添加的信息内容。若不需要,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说·感染力】
2.AI夏鼐可以设置怎样的语气来描摹当时码头的景象?请从资料三画直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字,阐述理由。
A.亭之西为市区,百货所萃,廛氓贾竖,附趋之。
B.为马头者二,一以俟官舸,一以达商舶云。
【解说·科学度】
3.AI夏鼐准备解说海堤修造过程,请结合资料三画波浪线句,说明在解说该内容时应注意的事项。
【解说·对象感】
4.请根据资料四,选择游客群体,为AI夏鼐设置遗址公园瓷器体验区“温馨提示”的语音内容,120字左右。
A小学生       B考古专家       C______
【复盘评价】
5.以上AI夏鼐的解说训练,能否满足游客的解说需求?请根据资料五,简要评价。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检测Al夏鼐的思维运行,请你参与设计“AI夏鼐思维测试单”。
AI夏鼐思维测试单
测试目的:以“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为任务,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
输入信息
(1)输入与“水”相关的古诗文。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暮江吟》)
____________,空水共悠悠。(王籍《入若耶溪》)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桃花流水窗然去,____________。(李白《山中问答》)
_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⑧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⑨故国自有好河山,羁旅他乡两鬓斑。昨夜梦中游雁荡,醒来犹觉水潺潺。(夏鼐《忆故乡温州》)

重经四皓庙(其二)

【唐】许浑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注】四皓:指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四位白发贤者,他们躲避秦朝暴政又不应汉朝征召。……
运行测试
(2)【运行指令一】在信息中,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概括叠词的作用。
AI夏鼐:____________
(3)【运行指令二】定位具体诗文,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输出结论。
AI夏鼐:_____________
【运行指令三】
A版:迁移以上思维运行过程,探究其他古典意象的内涵及作用。
B版:运用“水潺潺”意象探究结果,形成《忆故乡温州》的鉴赏报告。
测试调控
(4)根据测试目的,你认为运行指令三中A、B哪一版本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班级正开展“积蕴暖意释放活力”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班级宣传小组准备在“新闻角”张贴下面的材料,需要一个能够统领两则材料的标题。请你完成此项任务。30字左右。

标题:

【材料一】五一假期期间,河南文旅市场供需两端双向发力,迎来强势复苏。其中,沉浸体验、城市文化游唱主角,微式度假、乡村休闲游渐次升温。

【材料二】



(2)河南研学旅游资源壮美厚重、丰富多彩。小豫想利用暑假行走河南,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下面是你为他设计的几条研学线路,请你任选一条,根据线路特点拟定研学主题,并向他进行简要的说明。
线路一:
郑州:新郑黄帝故里、郑州博
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洛阳:洛阳博物馆、龙门石
窟、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
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
公园
开封:清明上河园、龙亭公
园、州桥及汴河遗址
安阳:殷墟博物苑。
线路二:
开封:兰考黄河湾风景区、焦裕禄纪念园、开封城摞城遗址
焦作:嘉应观
郑州: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博物馆、黄河花园口水利风景区、模型黄河试验基地、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洛阳: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三门峡: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
线路三: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 苑、汤阴岳飞庙
开封:中国翰园、清明上河园
郑州:巩义杜甫故里
洛阳:龙门石窟、白园、王铎故里、千唐志斋博物馆
漯河:许慎文化园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①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②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我不认识那是什么牌子,只记得烟头上带着黄纸的嘴,每五十枝的价钱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鲁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白烟听放在鲁迅先生书来的抽屉里。来客人鲁迅先生下楼,把它带到楼下去,客人走了,又带回楼上来照样放在抽屉里。

③鲁迅先生家里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家里的人更没有。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在二楼上鲁迅先生的卧室里摆好了晚饭,围着桌子坐满了人。每逢礼拜六晚上都是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的。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国小背心的人,鲁迅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

④初看似乎对的,穿着中国裤子,头发剃得很短。当吃饭时他还让别人酒,也给我倒一盅,态度很活泼,不大像个商人;等吃完了饭,又谈到《伪自由书》及《二心集》。这个商人,开明得很,在中国不常见。没有见过的,就总不大放心。

⑤下一次是在楼下客厅后的方桌上吃晚饭,那天很晴,一阵阵地刮着热风,虽然黄昏了,客厅后还不昏黑。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能记得桌上有一碗黄花鱼,大概是顺着鲁迅先生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酒瓶手就站在他的旁边。他说蒙古人什么样,苗人什么样,从西藏经过时,那西藏女人见了男人追她,她就如何如何。

⑥这商人可真怪,怎么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并且鲁迅先生的书他也全读过,一开口这个,一开口那个。并且海婴叫他X先生,我一听那X字就明白他是谁了。X先生常常回来得很迟,从鲁迅先生家里出来,在弄堂里遇到了几次。

⑦有一天晚上X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生的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

⑧“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⑨“是的。我说。

⑩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⑪X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⑫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⑬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⑭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⑮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摆起来了,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⑯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

⑰《海上述林》校样,1935年冬,1936年的春天,鲁迅先生不断地校着,几十万字的校样,要看三遍,而印刷所送校样来总是十页八页的,并不是统统一道地送来,所以鲁迅先生不断地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

⑱“看吧,一边陪着你们谈话,一边看校样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

⑲有时客人来了,一边说着笑话,一边鲁迅先生放下了笔。有的时候也说:就剩几个字了……请坐一坐……

⑳1935年冬天许先生说:

㉑“周先生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文章有删改)

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小延钟爱有加。在阅读完课内《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后,她找到了课文没有节选到的以上内容并做了如下批注。请你找出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绍兴人。我们在初三学过他的自传色彩强烈的小说《故乡》和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鲁迅先生平常只喝清茶,但在X先生拜访的时候却端出了酒,还新剪了头发,足见鲁迅先生对会面X先生的重视。
C.鲁迅晚年身体欠佳,却不遵医嘱,不好好休息,反而日以继夜地工作,其中原委,我可能可以从他的文章《死》中找到。
D.有时客人来了,鲁迅有失招待,反而让客人等他写完未竟的稿件,显示出他对工作的专注,也解释了为什么“家里生客人很少”。
2.萧红是个很会“写”的作家,小延很认同。她找到了文章中几个值得玩味的句子,请你根据她的思路,帮她分析分析。
(1)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私货”这个词用得真妙,它是什么修辞来着?)
(2)鲁迅先生不断地被这校样催索着,鲁迅先生竟说……(“竟”本是个可有可无的副词,这里却颇有深意。)
3.人们都说鲁迅伟大,也许这种“伟大”在他人的眼中更见其真。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和我们聊聊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4.小延的几个同学不太喜欢这篇文章,认为萧红“缺乏文采”“叙事散乱”“写的都是鸡毛蒜皮小事”“没有感情”。小延不同意,你也不同意。请你赶紧替萧红辩白一下。
5.谈到鲁迅,小延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名著《朝花夕拾》,其中有些情节令她至今难忘——
(1)比如,阿长把《山海经》念成了“____________”。
(2)还比如作品里回忆了两位背景迥异,却都令鲁迅受益匪浅的老师:一位,是三味书屋的____________;另一位,则是日本仙台医专的藤野先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作文

在网络热词中有“很燃”一词,意思是很有激情,热血沸腾,非常励志,非常给力等。


请你以“拼搏的路上,我们最燃”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或师生姓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在现代汉语中,常被用来比喻倔强、骄傲,也比喻本领大、实力强: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这些品格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对于“牛”的品格,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学习“牛”的品格的经历或感受?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感情,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