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自《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
A.①③④⑤ | B.①③④⑥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学习犹如一段旅程,本学期的旅途风景异彩纷呈:中国石拱桥巧妙绝(lún),雄跨在江河上千年不倒;苏州园林美景处处,高树与低树俯仰生(zī):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各种
菜干
琦君
①旧式农村,自种蔬菜,故可一年四季取之不尽,吃之不竭,但为了配合荤腥,调节口味,除了现拔现摘、现炒现吃的新鲜园蔬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在冰雪严寒的冬天,腌制咸菜和菜干。在春夏之交晒菜心,以便随时补蔬菜之不足。
②菜干就是干菜,(我家乡土话许多名称都倒一下,例如拖鞋称鞋拖,罩袍称袍罩。)沪杭人称干菜为霉干菜。顾名思义,是要略经发酵,才会转为深咖啡色或黑色,要越乌黑的越香。这也是母亲一双“魔手”特有的技艺。所以夏天里,左邻右舍,都来我家要点乌黑油亮的菜干炒肉末下稀饭吃,非常爽口。
③菜干的腌制过程,不像咸菜那么简单。先要整理出大小均匀的青菜,一棵棵用布擦净,一片片撕开,加适量的盐揉透,铺在簟上吹风至半干后收入瓮中。待若干时日后,开启时闻到一股触鼻的霉酸味,再取出切碎,置蒸笼中蒸熟,再取出在大太阳下晒干。干得跟茶叶一般,那就放多久都不会坏了,有的人家为了省钱,只晒不蒸的。
④入少许“老酒汗”。老酒汗又是我家乡一种上等酒的名称,是拿自制的黄酒用大火蒸,滴下来的蒸汽就是“酒汗”,也就是“白干”,比美国的“约翰走路”香得多了。次一等的叫烧酒,那是由酒糟蒸的,酒性烈,远不及酒汗来得醇厚。酒汗有防腐之功。此外,母亲还加进一些黄砂糖,可以帮助发酵,这是外公教的。外公说,这两样东西,别家是舍不得放的,这才是“潘宅菜干”的特色。
⑤三、四月里,田里的油菜最多时,母亲还晒嫩嫩的油菜心。那是将尚未开花的油菜摘下嫩顶,洗净后在滚水中捞一下,取出沥去水,铺在竹簟上让烈日晒干,完全像现在的脱水菜。然理得齐齐整整,一捆捆扎好,再用布袋包了,寄到遥远的北平给父亲尝新。看母亲一针针缝布时的神情,不只是在做一件工作,而是把一缕缕、一丝丝思念远人的情意,都和在嫩菜心里了
⑥母亲做完干菜心和菜干,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干菜心是煨肉吃的,她自己很少吃,贵客来了才烧,因为太好吃了,总是吃得光光的,我只能倒点卤汁拌饭吃。
⑦外公来时,母亲就一定煨一大碗给他老人家享受,我跪在长凳上看外公大口大口地吃菜。我问:“外公,你为什么不吃肉呢?”外公说:“娘边的女儿,肉边的菜,肉边菜最好吃,娘的女儿最享福。”
⑧直到现在,我每吃肉边菜就会想起幼年时偎在母亲身边的幸福时光。
⑨菜干煨肉当然也是一道好菜。乡下人俭省,除了过年时才煨,平时都是用油渣炒菜干,炒一大钵子可以吃十天半月都不会坏。记得有一次去邻居家吃尝新酒,一盘猪肝都一片片干得翘来,底下全垫的菜干,看看猪肝都发霉了。原来乡下规矩,猪肝是摆样子,不能吃的,等尝新酒的一阵热闹过去以后,才拿来炒豆干,还当一道名菜呢。因为乡下人一年只养一条猪,而一条猪只有一副肝啊。
⑩母亲说:“一副肝也好,两副肝也好,我是不吃这样血腥东西的。”她吃得最多的是菜干炒豆干末。炒得香喷喷的,有时她还用菜干冲汤喝,像泡茶似地。她一边喝汤,一边就念“菜干经”。
⑪“菜干经”的词儿,我一字不漏地都记得,是这样的:“菜干经菜干经,撮把菜干泡碗汤,喝到心里妙荡荡。西方路上有金桥,有福之人桥上过,无福之人桥下过……”
⑫此情此景,历历如在目前。
1.这篇散文行文巧妙如“一线串珠”,请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特征 | 例句 | 品味 |
口语式的絮语 | 菜干就是干菜,(我家乡土话许多名称都倒一下,例如拖鞋称鞋拖,罩袍称袍罩。)沪杭人称干菜为霉干菜。 | 这段关于“菜干”名称的介绍如话家常,富有生活气息,就是典型的“口语式的絮语”。 |
动态化的叙述 | 先要整理出大小均匀的青菜,一棵棵用布擦净,一片片撕开,加适量的盐揉透,铺在簟上吹风至半干后收入瓮中。 | (1) |
书卷式的雅言 | 在春夏之交晒菜心,以便随时补蔬菜之不足。 | (2) |
秋浦①歌十七首 其二
李白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②非陇水③,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④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全唐诗》)
【材料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材料二】
东篱小院,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①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埋五石瓮②,潴③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④,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
(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
《折桂令·叹世其二》
马致远(元)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①他应笑我,孟光台②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③江湖,也避风波。
【材料四】
陶①一日谓马②曰:“君家
A.东篱半世蹉跎 | B.名之曰东篱 | C.则以东篱为市井 |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评陶渊明《饮酒》(其五)]
4.材料三中反衬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我们看惯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迟子健“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掉在树丛中的月亮”,感觉“美得夺目”;汪曾祺四十年后还忘不了昆明的那个雨天,“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范仲淹《清白堂记》
A.解衣 |
B.遂 |
C.其或雨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