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如下图
![]() | 安徽凤阳花鼓词选段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是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时期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1979年 |
材料二:如下表格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制表)
表一: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GDP对比(单位:亿元)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
1980年 | 137 | 311 | 57 | 2.7 |
2017年 | 28000.4 | 30133.86 | 21503.15 | 22438.39 |
表二: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 人均GDP对比(单位:元)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
1980年 | 1544 | 2375 | 1160 | 835 |
2017年 | 129000 | 124600 | 153118 | 183645 |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数字·历史】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温州某区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表
内容 | 1950年(%) | 1952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52.37 | 14.28 | 52.2 | 47.1 |
富农、地主 | 4.75 | 38.26 | 2.6 | 2.2 |
——摘编自《转变社会中的农民自由》李增元
【流行语·历史】
材料二:不同时期的流行词
时期 | 流行词 | 主题 |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 人民公社 |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 ▲ | |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 乡镇企业 | |
21世纪—— | 乡村振兴 |
【年代尺·历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
——摘编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一:
年份/成分比例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3年 | 10.8% | 11.6% | 2.7% | 71.2% | 5.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0 |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历史教材人教版八下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材料五:“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信息一:社论中的观点】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信息二:小说中的历史】长篇小说《大江大河》主要人物的生活经历(部分)如下:
宋运辉:在1978年高考中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升入大学,毕业后在大型国营企业---当上了技术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金州总厂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迈入国际市场;
雷东宝:宋运辉的姐夫,小雷家村的党支部书记。C阶段伊始,雷东宝组织村民签订土地承包书;80年代,他带领乡亲们创办村砖窑厂、电缆厂等。1986年,小雷家村村民纷纷搬进新居;
杨巡:个体户出身。他从卖侵头开始,后来经营电线、电缆。1992年他投资建造电器建材市场。1994
年收购木器厂,建设新市场,成为大型民营企业。
【信息三:漫画中的挑战】
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许多国家,同时唐代的音乐、绘画、宗教等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三: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汉对西城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西城地区的管理。
【马背上的征服】
材料一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文明下的统治】
材料二
【借于传承 有助于立制】
材料一:前隋朝恢复了汉朝在全国竞争性考试的基础上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材料二: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贵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源于交流,有建于同行】
材料三:
图一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图二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变化 | B.交通方式革新,城乡差距已消除 |
C.互联网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 D.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
1923年2月4日爆发了……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但……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
A.推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B.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D.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
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C.解放战争形势已渐趋明朗 |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