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禅让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刺史制 |
工人阶级的问题 | 回答 |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 生产资料私有制 |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
A.《独立宣言》 | B.《共产党宣言》 |
C.《联合国家宣言》 | D.《北大西洋公约》 |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 摘编《中国历史第二册》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653年 |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
17世纪后期 |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
1713年 |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
1727年 |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18世纪中期 |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
1793年 |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前,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召开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维护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多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多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它的崩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国家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终于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1)材料一中的“新体系”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试举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的事例。材料一
时间 | 相关事件 |
14-18世纪 |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
17-19世纪中后期 |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民扩张 |
18世纪中期至今 |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及殖民扩张 |
——根据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制
材料二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央视网2022年10月18日有关中共二十大报道
请回答:A.科学技术的创新 | B.国际环境的稳定 |
C.大国政府的引导 | D.各国之间的合作 |
A.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
C.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D.“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