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
C.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 D.“兼爱”“非攻”,节俭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思想控制的加强 | C.科学技术的进步 | D.交通工具的变化 |
项目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世界 |
工业下降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1/3 |
外贸减缩 | 70% | 69.1% | 50% | 48% | 50% | 2/3 |
失业人数 | 1 700万 | 600万 | 300万 | 80万 | 300万 | 3 000万 |
A.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 B.经济大危机空前严重 |
C.世界经济严重倒退 | D.一战给人类带来灾难 |
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材料二: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兵出击匈奴,匈奴经过莫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A.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
C.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 D.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
A.资本原始积累 | B.生产技术 |
C.自由的劳动力 | D.海外市场 |
A.导致了雅典衰落 | B.废除了奴隶制度 | C.扩大了公民权利 | D.确立了贵族统治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
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
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
A.美苏冷战的起源 | B.欧洲联合的趋势 |
C.苏联解体的影响 | D.信息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