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

【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诗句与【甲】诗中划线句所表达的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甲】【乙】两诗均为思乡诗词,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妙处。【甲】诗作者是________朝马致远,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等众多密集的意象加以组合的方式,表达了断肠人内心_______的乡愁。
【乙】诗则是使用寄情于事的方式,通过交代“作家书”的原因,写家书的前后心理变化,尤其是“________”这个细节描写,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复恐说不尽”的浓重复杂的思乡之情。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
①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③《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推进文化自信”的号召,学校文学社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文学社社长撰写的活动开场词,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勤读善读之风更是一脉相承。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甲】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阅读炽热的情感。

书籍能展现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人们浮燥的心沉淀下来【乙】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人们沉寂的心沸滕起来。在新时代的今天,全社会已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阅读中的风景更是让人美不(shèng)收。人生追求无限,我们要考生须知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阅读中的风景更是让人美不(shèng)收。人生追求无限,我们要以满腔(rè chén)投入到阅读中去,让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丰盈!


(1)根据文中的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
rèchén______          美不shèng收____
(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汉字书写和词语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炽热”中的“炽”应读作“zhì”。
B.“氛围”中的“氛”应读作“fēn”。
C.“浮燥”应改为“浮躁”,这里指急躁,不沉稳。
D.“沸滕”应改为“沸腾”,这里指人的情绪高涨。
(3)对文段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填写都正确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活动一】读书方法共交流
2.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明代大学者张溥自创“七录”读书法。他读文章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抄写的文章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反复六七次,直到烂熟于心。人们每每提起他的书房“七录斋”,敬佩之情就会_________。

②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厚薄”读书法。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即把每个概念、定理都理解透彻,避免不求甚解。第二步是“由厚到薄”,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_________。“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虽有先后,但无主次,运用时不能厚此薄彼。

③当代著名作家秦牧主张“牛嚼鲸吞”读书法。所谓“牛嚼”就如同牛吃草“反刍”一样,细细地反复体味,精益求精以把握精髓;所谓“鲸吞”就像巨鲸为捕食鱼虾,吞取大量海水然后排出一样,刨根问底以广泛_________知识。我们只有将“牛嚼”和“鲸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深更广地掌握知识。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情不自禁       触类旁通     涉猎       B.情不自禁       融会贯通     涉足
C.油然而生       融会贯通     涉猎       D.油然而生       触类旁通     涉足
(2)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注重敬辞和谦辞的使用。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有助于我们做到表达得体。
请你根据语境,帮助小语和小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拙见 B.高见
小语:在阅读中,我们除了制定系统的读书计划,选择精读与跳读结合外,还有哪些阅读方法呢?不知小文你有何______。(填字母序号)
小文:依我______,(填字母序号),我们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事物有本质的认识,让阅读更有收获。

【活动二】优秀书目我来荐
3.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它们绽开了独特的光彩。读《安徒生童话》,透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我们在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读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读《所罗门王的指环》,从劳伦兹“怪诞不经”的行为背后,我们读出了科学家在探索真理时专注忘我的精神;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师耐心引导海伦·凯勒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感受到花团锦簇,我们读出了别样的人生经历……阅读优秀的作品,犹如视野的远行,我们能欣赏到多姿多彩的风景。


(1)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对上文中加点词“怪诞不经”和“花团锦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褒义贬用       贬义词       B.贬义褒用       褒义词
C.褒义贬用       褒义词       D.贬义褒用       贬义词
(2)文段中的画线语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_______
【活动三】阅读收获助成长

阅读是抵达诗与远方的路径。阅读传世之作可以检阅自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

阅读是拓宽人生视野的方法。阅读经典之作,可以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喜欢读书的人,会在广博地阅读中挑战阅读边界,让心灵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4.通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阅读活动,同学们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请用“不仅……还……”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从前,在一个铁匠铺里,有一块放在那里很久的木头。它看见铁匠整天叮叮当当地把一块块毛铁打成各种各样的用具。心里十分羡慕,同时也自卑自己的无用。于是,它请求铁匠把自己打成锄头,铁匠微笑着说:你有你的用处!木头怎么也想不出自己的用途,再三请求铁匠,铁匠无奈地把它塞进火炉。木头快燃尽时,它透过一扇门,看见了屋里的床和柜子,突然明白了什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
2.请简要分析尾联在表现诗歌主旨方面的作用。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55日晚,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迎来总决赛,来自上海的民警陈曦骏在0:3落后的情况下,连下5分逆转夺冠,书写了诗词大会的新传奇。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诗读词的热潮。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

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如下: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3)请写出材料三中徽标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100字左右)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跳水

艾青

从十米高台

陶醉于下面的湛蓝

在跳板与水面之间

描画出从容的曲线

让青春去激起

一片雪白的赞叹

A.《跳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小诗,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B.“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从容的曲线”,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跳水健儿跳水动作的流畅优美。
C.“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说的是青春的跳水健儿饱含热忱,激起了跳水池中冲天的浪花。
D.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了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2)选取《艾青诗选》中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意象,联系相关诗句,写出其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车过架锅山

徐安新

①车过架锅山,公路两边,是一溜儿水果摊。公路旁的这个小小村庄,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基地,近年来,悄然升级成一个以赏桃花、摘桃李为主打项目的田园观光之地,我与架锅山的缘分,却无关花果田园。

②这小小的山村,是我的重生之地。

③几年前的一个元旦,迎着新年的阳光,我开车路过架锅山,却在这儿遭遇一场意外。一辆大货车将我的车追尾,在撞断一根电线杆后,我的车侧翻,悬在坎边。

④从昏迷中醒来后,我听见了一个男人在呼喊:“快快快,搬石头来,找绳子来,把车子固定住,赶快救人!”不一会儿,呼喊声又起,是很多声音,好像都在说着如何救人……这声音让困境中的我精神一振。我挣扎着,用额头撞击车门,发出求救的声音。

⑤救护车到时,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已经把我扶上了公路。村里的医生给我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有人还给我的身上裹上一条毯子……

⑥【A】春暖花开时节,已经出院的我,揣着几包香烟,拎着几瓶酒,来到这小山村,寻访救命的恩人。一位大哥说,那天雾大人多,七手八脚的,他也没插上手。一位大爷说:“咱村子在大路边,人来人往的,谁遇见了这种情况都会搭把手,哪还说什么恩不恩的,难不成咱还能见死不救?”他继续挥挥手说:“男的都天南海北的在外面打工,女的都在果园里忙活,你呀,也忙你自己的去吧。”

⑦那以后,我换了一份工作。每一个早晨和黄昏,我驱车往返于山区小镇和滨江小城。当车过架锅山时,我常常停下来,驻足,站立,久久张望。远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安静得如一幅恬淡悠远的水墨画;近处,公路边是弯腰劳作的农民,怎么看都像是我的亲人。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个搬过石头,哪一个拿过绳子,哪一个给我盖的毯子……

⑧在这样的眺望中,眼睛便会无端湿润。危难之中,帮助我的,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如今再想寻着他们道个谢,虽然近在眼前,却又似乎找不到他们的身影。既然无法报答,那就多买点儿水果吧。

⑨车过架锅山,我便停车下来,买上一点儿,给家人和朋友也捎上一点儿。我买的不多,也不还价,今天买这个摊,明天买那个掉,挨个儿买一遍,买完第一遍,再买第二遍。久而久之,也都熟了脸。对我,除了姓名不知道、他们似乎什么都知道。

⑩一位年轻的母亲听说我教过书,便带着娃来找我,要我就在路边给娃解解疑难问题。初冬时节,路边常常有挥手的乡亲让我捎带进城。

而那天车过架锅山,水果摊边的几个人一齐挥手。我一看,居中的是一位大娘,人都急得哆哆嗦嗦。一位搀着大娘的大嫂说:“她老伴晕倒了,估计是脑梗。可是班车要个把小时才到呢。您可以救个急吗?”我说:“人呢?快点上来,这就往医院去!”到了医院,下车时,大娘递给我一百元钱,我说:“不要钱,架锅山的人救过我的命……”

又是春暖花开时节,我陪着朋友来到这个小山村观光。本想只看看风景,没想到又遇见了那位大娘。我躬身跟她打招呼,【B】她眯缝着眼打量我,突然咧嘴一笑,叫了一声“好人”。接着,摸出一个小包,层层打开,拿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我说:“欠您一个情……”那一刻,我的泪水控制不住涌了上来……

车过架锅山,春华秋实,演绎着四季的更替、乡村的物语、大地的深情。我也时常是走走停停,只是想把这一路的风景和人,把这方水土的美好与温情,一一收纳,珍藏在心。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6日第8版有删改)

1.架锅山是“我”的重生之地。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我”与架锅山之间发生的故事。
2.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心理、语言、情感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A】春暖花开时节,已经出院的我,揣着几包香烟,拎着几瓶酒,来到这小山村,寻访救命的恩人。
【B】她眯缝着眼打量我,突然咧嘴一笑,叫了一声“好人”。接着,摸出一个小包,层层打开,拿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我说:“欠您一个情……”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开头段在文中的作用。
4.某文学刊物设有“人间真情”“心灵之窗”“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两个角度说明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抗疫表彰大会上,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被_①__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雷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在抗疫一线,他多次临危_命,经常告诉身边的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众志成,终会战胜疫情。
A.①受   ②厉   ③授   ④诚
B.①授   ②历   ③受   ④城
C.①授   ②厉   ③受   ④城
D.①受   ②历   ③授   ④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沐雨70年,新中国70年,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精竭虑、攻克难的奋斗史。历经多少惊涛浪,新中国始终坚如石,红旗始终立不倒。同心合力的理想信念始终刻在我们心上。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正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号”巨轮才能不断劈波斩浪,锐不可,昂扬挺进。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zhì)风沐雨       (pán)石B.(dān)精竭虑        (jiān)
C.惊涛(hài)浪       (jùn)刻D.锐不可(dǎng)       (yì)立
2.依次填入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