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诗句与【甲】诗中划线句所表达的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勤读善读之风更是一脉相承。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甲】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阅读
书籍能展现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人们
①明代大学者张溥自创“七录”读书法。他读文章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抄写的文章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反复六七次,直到烂熟于心。人们每每提起他的书房“七录斋”,敬佩之情就会_________。
②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厚薄”读书法。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即把每个概念、定理都理解透彻,避免不求甚解。第二步是“由厚到薄”,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_________。“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虽有先后,但无主次,运用时不能厚此薄彼。
③当代著名作家秦牧主张“牛嚼鲸吞”读书法。所谓“牛嚼”就如同牛吃草“反刍”一样,细细地反复体味,精益求精以把握精髓;所谓“鲸吞”就像巨鲸为捕食鱼虾,吞取大量海水然后排出一样,刨根问底以广泛_________知识。我们只有将“牛嚼”和“鲸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深更广地掌握知识。
请你根据语境,帮助小语和小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拙见 B.高见 | 小语:在阅读中,我们除了制定系统的读书计划,选择精读与跳读结合外,还有哪些阅读方法呢?不知小文你有何 小文:依我 |
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它们绽开了独特的光彩。读《安徒生童话》,透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我们在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读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读《所罗门王的指环》,从劳伦兹“
阅读是抵达诗与远方的路径。阅读传世之作可以检阅自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
阅读是拓宽人生视野的方法。阅读经典之作,可以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喜欢读书的人,会在广博地阅读中挑战阅读边界,让心灵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4.通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阅读活动,同学们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请用“不仅……还……”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从前,在一个铁匠铺里,有一块放在那里很久的木头。它看见铁匠整天叮叮当当地把一块块毛铁打成各种各样的用具。心里十分羡慕,同时也自卑自己的无用。于是,它请求铁匠把自己打成锄头,铁匠微笑着说:“你有你的用处!”木头怎么也想不出自己的用途,再三请求铁匠,铁匠无奈地把它塞进火炉。木头快燃尽时,它透过一扇门,看见了屋里的床和柜子,突然明白了什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材料一:
①5月5日晚,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迎来总决赛,来自上海的民警陈曦骏在0:3落后的情况下,连下5分逆转夺冠,书写了诗词大会的新传奇。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诗读词的热潮。
②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
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如下:
跳水
艾青
从十米高台
陶醉于下面的湛蓝
在跳板与水面之间
描画出从容的曲线
让青春去激起
一片雪白的赞叹
A.《跳水》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小诗,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
B.“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从容的曲线”,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跳水健儿跳水动作的流畅优美。 |
C.“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说的是青春的跳水健儿饱含热忱,激起了跳水池中冲天的浪花。 |
D.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了对青春、健美的赞颂和对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
车过架锅山
徐安新
①车过架锅山,公路两边,是一溜儿水果摊。公路旁的这个小小村庄,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基地,近年来,悄然升级成一个以赏桃花、摘桃李为主打项目的田园观光之地,我与架锅山的缘分,却无关花果田园。
②这小小的山村,是我的重生之地。
③几年前的一个元旦,迎着新年的阳光,我开车路过架锅山,却在这儿遭遇一场意外。一辆大货车将我的车追尾,在撞断一根电线杆后,我的车侧翻,悬在坎边。
④从昏迷中醒来后,我听见了一个男人在呼喊:“快快快,搬石头来,找绳子来,把车子固定住,赶快救人!”不一会儿,呼喊声又起,是很多声音,好像都在说着如何救人……这声音让困境中的我精神一振。我挣扎着,用额头撞击车门,发出求救的声音。
⑤救护车到时,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已经把我扶上了公路。村里的医生给我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有人还给我的身上裹上一条毯子……
⑥【A】春暖花开时节,已经出院的我,揣着几包香烟,拎着几瓶酒,来到这小山村,寻访救命的恩人。一位大哥说,那天雾大人多,七手八脚的,他也没插上手。一位大爷说:“咱村子在大路边,人来人往的,谁遇见了这种情况都会搭把手,哪还说什么恩不恩的,难不成咱还能见死不救?”他继续挥挥手说:“男的都天南海北的在外面打工,女的都在果园里忙活,你呀,也忙你自己的去吧。”
⑦那以后,我换了一份工作。每一个早晨和黄昏,我驱车往返于山区小镇和滨江小城。当车过架锅山时,我常常停下来,驻足,站立,久久张望。远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安静得如一幅恬淡悠远的水墨画;近处,公路边是弯腰劳作的农民,怎么看都像是我的亲人。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个搬过石头,哪一个拿过绳子,哪一个给我盖的毯子……
⑧在这样的眺望中,眼睛便会无端湿润。危难之中,帮助我的,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如今再想寻着他们道个谢,虽然近在眼前,却又似乎找不到他们的身影。既然无法报答,那就多买点儿水果吧。
⑨车过架锅山,我便停车下来,买上一点儿,给家人和朋友也捎上一点儿。我买的不多,也不还价,今天买这个摊,明天买那个掉,挨个儿买一遍,买完第一遍,再买第二遍。久而久之,也都熟了脸。对我,除了姓名不知道、他们似乎什么都知道。
⑩一位年轻的母亲听说我教过书,便带着娃来找我,要我就在路边给娃解解疑难问题。初冬时节,路边常常有挥手的乡亲让我捎带进城。
⑪而那天车过架锅山,水果摊边的几个人一齐挥手。我一看,居中的是一位大娘,人都急得哆哆嗦嗦。一位搀着大娘的大嫂说:“她老伴晕倒了,估计是脑梗。可是班车要个把小时才到呢。您可以救个急吗?”我说:“人呢?快点上来,这就往医院去!”到了医院,下车时,大娘递给我一百元钱,我说:“不要钱,架锅山的人救过我的命……”
⑫又是春暖花开时节,我陪着朋友来到这个小山村观光。本想只看看风景,没想到又遇见了那位大娘。我躬身跟她打招呼,【B】她眯缝着眼打量我,突然咧嘴一笑,叫了一声“好人”。接着,摸出一个小包,层层打开,拿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我说:“欠您一个情……”那一刻,我的泪水控制不住涌了上来……
⑬车过架锅山,春华秋实,演绎着四季的更替、乡村的物语、大地的深情。我也时常是走走停停,只是想把这一路的风景和人,把这方水土的美好与温情,一一收纳,珍藏在心。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6日第8版有删改)
1.架锅山是“我”的重生之地。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我”与架锅山之间发生的故事。A.①受 ②厉 ③授 ④诚 |
B.①授 ②历 ③受 ④城 |
C.①授 ②厉 ③受 ④城 |
D.①受 ②历 ③授 ④诚 |
A. | B. |
C.惊涛 | D.锐不可 |
A.③④①② | B.②④①③ | C.②③①④ | D.③②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