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文学社社长撰写的活动开场词,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勤读善读之风更是一脉相承。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甲】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阅读
书籍能展现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人们
(1)根据文中的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
rèchén
(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汉字书写和词语的理解,判断
A“炽热”中的“炽”应读作“zhì”。
B.“氛围”中的“氛”应读作“fēn”。
C.“浮燥”应改为“浮躁”,这里指急躁,不沉稳。
D.“沸滕”应改为“沸腾”,这里指人的情绪高涨。
(3)对文段中【甲】【乙】两处标点符号填写都正确一项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活动一】读书方法共交流
2.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明代大学者张溥自创“七录”读书法。他读文章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抄写的文章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反复六七次,直到烂熟于心。人们每每提起他的书房“七录斋”,敬佩之情就会_________。
②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厚薄”读书法。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即把每个概念、定理都理解透彻,避免不求甚解。第二步是“由厚到薄”,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_________。“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虽有先后,但无主次,运用时不能厚此薄彼。
③当代著名作家秦牧主张“牛嚼鲸吞”读书法。所谓“牛嚼”就如同牛吃草“反刍”一样,细细地反复体味,精益求精以把握精髓;所谓“鲸吞”就像巨鲸为捕食鱼虾,吞取大量海水然后排出一样,刨根问底以广泛_________知识。我们只有将“牛嚼”和“鲸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深更广地掌握知识。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情不自禁 触类旁通 涉猎 B.情不自禁 融会贯通 涉足
C.油然而生 融会贯通 涉猎 D.油然而生 触类旁通 涉足
(2)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注重敬辞和谦辞的使用。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有助于我们做到表达得体。
请你根据语境,帮助小语和小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拙见 B.高见 | 小语:在阅读中,我们除了制定系统的读书计划,选择精读与跳读结合外,还有哪些阅读方法呢?不知小文你有何 小文:依我 |
【活动二】优秀书目我来荐
3.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它们绽开了独特的光彩。读《安徒生童话》,透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我们在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读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读《所罗门王的指环》,从劳伦兹“
(1)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对上文中加点词“怪诞不经”和“花团锦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褒义贬用 贬义词 B.贬义褒用 褒义词
C.褒义贬用 褒义词 D.贬义褒用 贬义词
(2)文段中的画线语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活动三】阅读收获助成长
阅读是抵达诗与远方的路径。阅读传世之作可以检阅自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
阅读是拓宽人生视野的方法。阅读经典之作,可以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喜欢读书的人,会在广博地阅读中挑战阅读边界,让心灵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4.通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阅读活动,同学们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请用“不仅……还……”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