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张青莲教授测定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B.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
C.屠呦呦教授提取了青蒿素 | D.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
B.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5:1 |
C.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中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 |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A.反应生成氧化铁 |
B.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
A.泉水 | B.消毒水 | C.海水 | D.蒸馏水 |
A.K2MnO4→KMnO4 | B.H2O→H2O2 |
C.CO2→O2 | D.H2O→CO2 |
A.![]() | B.![]() | C.![]() | D.![]() |
物质 | H2 | N2 | O2 | NH3 |
沸点/℃ | -252.8 | -195.8 | -183.0 | -33.35 |
测量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 |
体积/mL | 50.0 | 24.5 | 125.0 |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
B.把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
C.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由上而下缓慢伸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