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1862年浙江慈溪民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园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三 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着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A.洋务运动期间 | B.戊戌变法期间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解放故争期间 |
材料一:1894年,他考取状元,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1901—1907年,他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他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材料二:
![]() |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一: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日本,败于列强。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维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