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前四句写景,以一个“赛里木湖·果子沟
①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①、果子沟。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
②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③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这不像是湖,像是海。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没有船,没有飞鸟。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
④湖边很冷,不可久留。
⑤林则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到过赛里木湖。林则徐日记云:“士人云: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
⑥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到过赛里木湖。”
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②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叠叠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⑨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经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
⑩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⑪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
⑫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⑬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⑭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蓝。
⑮为什么会这样蓝?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公尺,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
⑯“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赛里木!”
⑰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
⑱赛里木湖是
(选自汪曾祺《天山行色》)
所至 | 所见 | 所感 |
乌鲁木齐——伊犁 | 风雨中的赛里木湖,汹涌、荒凉 | ① |
雨后的果子沟,② | 陶醉 | |
伊犁——乌鲁木齐 | 晴天的果子沟,发干、无灵气 | 遗憾、失落 |
③ | 惊叹 |
极限降落
孙利波
①夜深了,西部战区某旅的高原驻训地一片宁静。
②上等兵许耀文在行军床上躺了很久,听着风轻刮帐篷的声音。“伞包无法正常打开怎么办?”“不,不会的,伞衣叠得够平滑够整齐,每个步骤我都严格检查过的。”虽然对自己的叠伞标准足够自信,许耀文的脑海里还是不时冒出这样奇怪的念头。他平躺、侧卧、斜身,辗转反侧。
③天亮后,许耀文要和战友们去执行一次特殊的伞降任务。伞降地域的海拔高度达到4500 米,是他们旅迄今海拔最高的低空跳伞。对于依靠空气阻力支撑的伞降训练来说,高原与平原的境况大不相同:高原空气稀薄,降速更快,难度与危险系数远大于平原。为了完成这次任务,许耀文和战友进行了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仅一个落地动作,就要按照标准要求,一次次从两米多高的模拟平台上跳下。每天如此,整条腿肿痛得厉害。“三肿三消,冲上云霄。”一次次消肿后,许耀文感觉自己练就了一双“铁腿” 。
④战友们的阵阵鼾声传来,许耀文想起自己新兵时初次跳伞的情景。从直升机内跳出时,他不小心被机舱门刮了一下,导致身体姿态不太规范。伞包打开后,他一遍遍尝试拉动操纵杆调整伞的平衡,但是在强气流的干扰下效果甚微。落地时,在降落伞的拖动下,他仰面拍在了地上。想到这里,许耀文似乎感到一丝痛感从臀部袭到了腰部、背上、手臂。
⑤在挑战极限海拔跳伞前的这一夜,这些念头总是不知疲倦地干扰着许耀文,说不清是紧张还是兴奋。许耀文知道这些想法纯属杞人忧天,甚至有些好笑。他尽量让自己静下心来,把空中特情的处置方法又默想了一遍。
⑥慢慢地,睡意袭来,在战友的轻声呓语中,他渐渐沉入梦乡……
⑦清晨,伴随着清脆的哨音,许耀文腾地从床上跳起来。迅速穿衣,请领武器,整理装具。十分钟后,许耀文昂首站在集合的队伍中,准备奔赴几十公里外的伞降场。
⑧天色渐亮,运兵车颠簸前行,许耀文透过车窗望去,路边的簇簇枯草上挂着晶莹的霜花,一缕阳光把远处连绵的雪峰渐次抹红,天地间变得亮堂起来。
⑨运输直升机掠地而起,徐徐升至400 米空中。淡淡的云翳触手可及,许耀文的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当看到远方群山间一泓蓝得出奇的湖泊,凝望着苍穹下朦胧的仙境时,他的心忽然安稳下来。
⑩“全队注意,2分钟到达预定着陆地域,做好离机准备! ”架次长的指令传来,许耀文立即坐直身子,托了托胸前的伞包,握紧手中的自动步枪。
⑪“挂拉绳弹簧钩! ”许耀文起立的同时将弹簧钩挂在钢丝绳上。
⑫“准备离机! ”许耀文夹紧双臂,抱紧伞包,上体前倾,缩紧身体,目视机舱口。
⑬“离机!”许耀文一跃而出——这是他在地面训练模拟过上千遍的动作。
⑭急速下坠,冷风扑面,眉毛上似乎凝结了冰晶,许耀文胸口很闷。2秒钟后,降落伞包哗地拉开,下坠瞬间陡然变成慢动作。伞衣雪莲般绽放在碧蓝的天幕上,许耀文一边操作操纵杆,一边观察左右伞员,朵朵伞花呈现出完美的队形。往地面看去,高原的脉络毫无遮掩地呈现在眼前,大地闪着金光。地面越来越近,许耀文保持着规范姿势,稳稳落在预定区域。
⑮“完美!”扩音器里传来总教练赞许的声音。
⑯许耀文迅速解脱伞具,完成隐蔽伪装,和战友们采取战术队形向“敌” 目标实施破袭行动。阳光洒在他们涂满伪装油彩的面颊上,许耀文萌生了一种冲动,他想纵横莽原,他想挺立山巅,他想穿越风雪!
⑰在高原阳光的沐浴下,他期待着下一次新的 “极限降落” 。 这期待,像高原上对呼吸的渴望一样,迫切而热烈………
(选自2023年1月9日《解放军报》, 有删改)
降落伞采用的是空气阻力原理,在相同伞衣面积和挂载相同重量的情况下,空气密度越大,降落伞所产生的阻力就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就越慢; 反之,空气越稀疏,降落伞产生的阻力越小,下降速度越快。
(节选自秦杰 杨建岭《<真男>新兵的遗憾:“着陆场风大”,不能跳? 》,有删改)
如果按高度来划分,2500米以上的跳伞为高空跳伞,2500 米以下的为低空跳伞,而1000米以下的为超低空跳伞。如果跳伞高度仅仅1000米, 留给特种兵的开伞时间不足8秒钟。
(节选自夏阳《特种兵成建制高原低空伞降“高难”“精准”!》,有删改)
3.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闲亭一所,修竹一丛,外物萧然,乐自其中。 其亭也,溪左岩右,川空地平,材非难得,功则易成。一门四柱,石础松棂,泥含淑气,瓦覆苔青。才容小榻,更设短屏,后陈酒器,前开药经。亭闲坐卧,清户开而向林;门下往来,翠阴合而无草。游子见而忘归,居人对而遗老。余何为者?宇宙至宽,顾立锥而无地;公卿未识,久弹铗①而辞乡。一见竹亭之美,竟嗟叹而成章。
(节选自唐·王泠然《汝州薛家竹亭赋》,有删改)
①湖心亭是一种常见的亭。它的美,首先在于其建造之地往往引人入胜,其文化象征更是富有中国特色。身处湖心亭,临于水面,感受到水波飘渺,像神仙一样,你可以忘却俗世杂念。因此,可以说湖心亭是中国古人“筑室兮水中”浪漫主义理想的表现。
②其次,湖心亭的结构一般都很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①处在哪个角度,近处湖水、 远处青山, ② 可入眼入心,在空间景观构成中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应。如果你把湖心亭当作是实景,那周围围绕的水面就是虚景; 如果水面是实景,那倒影就是虚景; 如果环水的亭台楼阁与树木山石是实景,那水面上的空间就是虚景……是实是虚,全在观景者心中。山水之间因为这么一座湖心亭,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天然和合,莅临其境的游人眼前和心中之景也更加丰富多彩。
(节选自倪祥保《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有删改)
①
②亭最早是作为行人途中休憩之所而被记载的。秦汉时,亭作为一种政治建制,除了迎送的职能外,还被赋予守土保民的职责。秦汉以后,亭逐演变成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作为送别亲友、饯行小酌的地方, 常建于道旁或江畔,成为一种与离人、乡思、客愁相联系的极富感伤和诗意的文化符号,如李白诗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就是借一座座亭子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③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与自然亲近,亭给这些士人聚宴、游览、修身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亭的建筑实体经过文人的游赏、品鉴,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学意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了当时文人雅士在王家园林兰亭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雅聚情景与人生思考,《兰亭集序》成为书法与文学的千古名篇,而“兰亭”也成为带上人格精神的文化意象,至今备受推崇。
④后来,文人还常将造园置亭看作是体现情趣雅量的行为,达到修养身心、涵养艺术趣味的目的。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屋舍部》中自述平生有两个绝技: “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 ” 历史上许多亭子正是根据文人的审美情趣而设计、 选址和命名的。
⑤由此可见,文人趣味对亭的建造、对亭意象的建构与审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亭因为文人的诗文而名闻天下、 经久不衰, 如 A 。 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和欣赏, 亭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节选自黄仲山《亭文学意象与建筑演变的历史关联与文化互参》,有删改)
1.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字词 | 出处 | 方法 | 释义 |
亭 | 闲亭一所 | 字形推源:《说文解字》伞“亭,民所安定也。” | 供人休息之所 |
阴 | 翠阴合而无草 | 课内迁移:佳木秀而繁阴 | ① |
遗 | 游子见而忘归,居人对而遗老 | 语境推测:①遗留:②丢失,引中为遗忘:③赠送,读wèi | ②填序号 |
摹亭貌 | 记乐事 | 明志趣 | |
材料一 | 翼然临于泉上 | (2) | (4)材料一醉翁“醒能述以文”,材料二作者“嗟叹而成章”,二者借“亭”表达的志趣是: |
材料二 | 一门四柱,石础松棂 | (3) | |
表达方式 | (1) | 记叙 | 议论、抒情 |
A.只有 才 | B.无论 都 | C.如果 就 | D.因为 所以 |
A.材料一的“醉翁亭”可以作为道理论据补充在材料四A处。 |
B.由材料三可推断出亭都承载文人“忘却俗世杂念”的理想。 |
C.材料四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这则材料的观点。 |
D.四则材料呈现“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7.结合以上材料,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亭”备受喜爱的原因。满庭芳·国色
作词 梁芒
我骑良马过世间
(A)liū达市井和大川
眼中颜色翻波(B)斓
天地呈现出五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
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
千红万紫顺东风
雨过千峰泼黛浓
情深镀金风玉露
志坚胜霜雪满天
…………
(歌词节选,有改动)
1.小深在听歌记词时,有两个字没有把握写对,A 处用了拼音,B处用了同音字,请你根据语境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A.歌词感情基调低沉悲壮,表达了对“国色”的热爱和赞美。 |
B.这也是一首现代诗,完全不讲究押韵,行文自由奔放。 |
C.歌词中“天地呈现出五官”是用比喻手法描绘“国色”。 |
D.“泼”为动词,传神地写出雨洗千山、春色盎然的特点。 |
小深:《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由眼前所见的雪景引发了联想和想象,写出了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豪迈之情。
小圳:可是《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并没有见到“雪”,为什么会写“将登太行雪满山” 呢?
小深:我来说下,
露从今夜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5.艾青擅长绘画,诗作色调鲜明。请结合素材B,并联系《艾青诗选》,简要分析这一特点。最美不过中国红,这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 是威严与庄重, 是热情与希望, 是团结与幸福, 是革命与胜利。中国红,承载着国人对红色的深厚记忆,更是中华文化中一脉相承、 绵延不绝的象征。
A.②③①④ | B.③②④① | C.④①③② | D.①③②④ |
什么是中国的色彩?
也许是银白
是秦岭的流云
是漠河的雾凇
是中国水墨画里的留白
也许是
……
“删去临摹手一双”
①宋人赵广,是著名画家李公麟的书童。李公麟精于画马,形神兼备,富于变化,久负盛名。李公麟每次作画,总把赵广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赵广的画马技艺日趋成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明人于谦,仰慕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将他的画像悬于自己座旁,并做赞词“孤光大节,万古修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后来他也成为了世所仰望的民族英雄。
②这些人的成功,“模特”功不可没。那么,有模特意识,也有好模特,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邯郸学步”,诚惶诚恐,却贻笑大方;“东施效颦”,用心良苦,却添丑陋;赵括熟读兵书,不知变通,一败涂地。模特无过,过在学者囫囵吞枣,死搬硬套,自己走了样,也变了味。
③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对徒弟袁世海说:“你要把我捏碎了变成你的,不要把你捏碎了成为我的。”这个“捏碎说”一语中的。然而,当下却有更多人实行“拿来主义”,装得如出一辙,学得惟妙惟肖,做得以假乱真,俨如当今的综艺“模仿秀”,只是逗乐而已。或如京剧《龙凤呈祥》的贾化,捡到盘中都是菜,什么武器都往身上挎,浑身累赘,却是一样不通。
④正如著名画家齐白石所说:“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成就自己就要有“自己”。他还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他说的当然不是不学习借鉴,而是强调决不可丢了“我家”二字。吴冠中在指导青年画家时也曾表达过相似观点:“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仰慕大师,不盲从大师,对大师的鞋,能穿能脱,方得真谛,方有自由翱翔。
⑤清代大画家、诗人郑板桥画竹之论,则更进一层:"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胸有成竹,胸藏万竿凭吞吐;胸无成竹,千姿百态任挥洒。这里头有思想、有境界,更有功夫。
⑥总之,______________,这才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生万事须自为,珪步江山即寥廓。”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去走,哪怕每次仅迈出一点点,长久积累,也能走出一片广阔天地。
(取材自王晓河同名文章)
1.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①人间朝暮,岁岁枯荣。对待“落叶”的方式,体现了一座超大型城市关心生态、关照市民的“软实力”。
②北京秋冬寒冷,草枯叶落后,景观比较单一。近几年,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实施“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一方面,推广应用多个新优植物品种,比如引进有着蓝色针状叶片的蓝粉云杉、叶落之后果子呈深红色的冬果王山楂、寒冷时枝干鲜艳如红珊瑚的红瑞木……这些引入的植物品种让北京的秋色变得更丰富了;另一方面,选用高大好养活的杨树、有着金灿灿叶子的槐树、初冬时节仍然翠绿的柳树等乡土树种,再配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乔灌草相结合,在视觉上增加了层次感,也构建起更好的生态系统。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自主选育改良乡土树种,比如近年来许多公园应用的“京绿”白蜡,比普通白蜡至少晚落叶20天。这样,构建起完善的以科技研发引领的“增彩延绿”产业化体系,让北京的绿期更长了,秋冬的景观也不再单一。
①近年,“落叶满庭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开始回归,城市管理也更加人性化。2018年起,市园林绿化系统开始倡导有条件的公园、绿地暂缓清扫落叶,保留秋季景观。这一举措,将11月上中旬就收官的彩叶观赏季延续了近一个月。
②落叶缓扫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种更特如的管护,让人们享受更美更好的风景。例如地坛公园保洁人员每天巡视时都要把成堆的叶子散开,以保证景观效果刚落下的树叶尚保有水分,颜色鲜艳,再配合着洒一些水,良好的景观效果可以保持好多天,秋尽冬来,满地落叶渐渐被风干、踩碎后,公园会进行彻底清扫,减少火灾隐患。
③落叶缓扫后,许多主题公园都因落叶而拥有了独特的美景“不仅如此,落叶在绿地中还能够形成腐殖层,改善绿地土壤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此外,落叶的覆盖,对抑制扬尘和秋季土壤水分的保持都有作用。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耳熟能详的诗句,道出了自然轮回中的脉脉温情,落红如此,落叶亦如此。
②不过,落叶、枯枝等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消纳(处理和容纳)并不能全然依靠自然的力量,其中也少不了园林绿化人的智慧和汗水。近年来,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持续推进,______________。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产生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约为195万吨,2007年236万吨,到2022年已增长至约520万吨。为此,北京市在科学处置、资源化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目前,北京已经实现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百分百禁烧。对待公园和绿地中的落叶,园林绿化部门希望以“落叶化土、枯枝还田”为基本思路,探索资源化的处置利用模式;在城市道路和居民区里,则采用就地粉碎和收运集中处置的方式开展循环利用。
A.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消纳成果也十分突出。 |
B.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消纳问题也日渐凸显。 |
C.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消纳成果随着城市绿化工作的快速发展而日渐凸显。 |
D.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消纳问题因为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显著而突飞猛进。 |
【甲】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水浒传》第十六回 | 【乙】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香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依据你对《行路难(其一)》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路
艾青
我们都是走在路上的人
我们都在追赶着时间
这个时代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走的崎岖不平的路
我们选定了要走这条路
这是唯一通向天国的路
我们都是神话里的人
我们都是创造奇迹的人
路在我们前进中伸延
引导的是不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