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0.65
所属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以下材料,探究“亭”在中国文化中的功用与价值。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材料二】

闲亭一所,修竹一丛,外物萧然,乐自其中。 其亭也,溪左岩右,川空地平,材非难得,功则易成。一门四柱,石础松棂,泥含淑气,瓦覆苔青。才容小榻,更设短屏,后陈酒器,前开药经。亭闲坐卧,清户开而向林;门下往来,翠阴合而无草。游子见而忘归,居人对而遗老。余何为者?宇宙至宽,顾立锥而无地;公卿未识,久弹铗而辞乡。一见竹亭之美,竟嗟叹而成章。

(节选自唐·王泠然《汝州薛家竹亭赋》,有删改)


【注释】①弹铗(jiá):指怀才不遇,心中不平。战国时冯谖自信才华出众,不甘做孟尝君门下客,弹着剑的把手唱歌。
【材料三】

湖心亭是一种常见的亭。它的美,首先在于其建造之地往往引人入胜,其文化象征更是富有中国特色。身处湖心亭,临于水面,感受到水波飘渺,像神仙一样,你可以忘却俗世杂念。因此,可以说湖心亭是中国古人“筑室兮水中”浪漫主义理想的表现。

其次,湖心亭的结构一般都很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①处在哪个角度,近处湖水、 远处青山,可入眼入心,在空间景观构成中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应。如果你把湖心亭当作是实景,那周围围绕的水面就是虚景; 如果水面是实景,那倒影就是虚景; 如果环水的亭台楼阁与树木山石是实景,那水面上的空间就是虚景……是实是虚,全在观景者心中。山水之间因为这么一座湖心亭,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天然和合,莅临其境的游人眼前和心中之景也更加丰富多彩。

(节选自倪祥保《中国园林湖心亭的文化审美》,有删改)


【材料四】

亭作为一种建筑实体,和中国的文学意象存在一种互相参证的关系。

亭最早是作为行人途中休憩之所而被记载的。秦汉时,亭作为一种政治建制,除了迎送的职能外,还被赋予守土保民的职责。秦汉以后,亭逐演变成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作为送别亲友、饯行小酌的地方, 常建于道旁或江畔,成为一种与离人、乡思、客愁相联系的极富感伤和诗意的文化符号,如李白诗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就是借一座座亭子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与自然亲近,亭给这些士人聚宴、游览、修身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亭的建筑实体经过文人的游赏、品鉴,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学意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了当时文人雅士在王家园林兰亭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雅聚情景与人生思考,《兰亭集序》成为书法与文学的千古名篇,而“兰亭”也成为带上人格精神的文化意象,至今备受推崇。

后来,文人还常将造园置亭看作是体现情趣雅量的行为,达到修养身心、涵养艺术趣味的目的。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屋舍部》中自述平生有两个绝技:   “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 ” 历史上许多亭子正是根据文人的审美情趣而设计、 选址和命名的。

由此可见,文人趣味对亭的建造、对亭意象的建构与审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亭因为文人的诗文而名闻天下、 经久不衰, 如 A 。 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和欣赏, 亭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节选自黄仲山《亭文学意象与建筑演变的历史关联与文化互参》,有删改)

1.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出处方法释义
闲亭一所字形推源:《说文解字》伞“亭,民所安定也。”供人休息之所
翠阴合而无草课内迁移:佳木秀而繁阴
游子见而忘归,居人对而遗老语境推测:①遗留:②丢失,引中为遗忘:③赠送,读wèi②填序号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外物萧然,乐自其中。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与亭有关的文章,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摹亭貌记乐事明志趣
材料一翼然临于泉上(2)_____(4)材料一醉翁“醒能述以文”,材料二作者“嗟叹而成章”,二者借“亭”表达的志趣是: ______
材料二一门四柱,石础松棂(3)____
表达方式(1)_____记叙议论、抒情

4.下列关联词语,填入材料三①②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 才B.无论 都C.如果 就D.因为 所以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醉翁亭”可以作为道理论据补充在材料四A处。
B.由材料三可推断出亭都承载文人“忘却俗世杂念”的理想。
C.材料四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这则材料的观点。
D.四则材料呈现“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6.根据材料三,分析张岱笔下“雪”与“亭”的虚实关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7.结合以上材料,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亭”备受喜爱的原因。
8.班级举办“建筑与古典小说”主题展,请参考前言及《三国演义》展板,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建筑,完成《水浒传》展板。
A. 山神庙                 B. 忠义堂                  C.浔阳楼                 D. 翠云楼

9.建筑与人的关系,根本上是外部空间与内在心灵的关系。学校以下四个空间,哪一个最能成为你的“精神小屋”?结合以上材料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写出理由。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