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萌芽

赵丰

①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萌芽的词唤醒的。奉着天意的使者,为自然界的生灵们启开了春之大门。

②童年时,最先看到的,是我家老屋门前的柳树萌芽。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做梦,母亲急急地摇醒我,说太阳快要晒屁股了,你还赖在被窝里,快起来看柳树吐芽芽。芽芽,她把那个词重叠起来,叫得是那样顺畅,那样亲切。

③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萌芽上心。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的泥土旁,等待某个小草的萌芽。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草芽从土缝里蹦出来。我注意到,小草出芽时,总是带着鲜嫩的鹅黄色,像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疼爱。

④萌芽,写意的是初春的朦胧之相。发芽后的草木,总是绿着面孔,照应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古代的诗人很早就用上了嫩绿这个词,宋代词人柳永在《西平乐》中写下:“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唐代李咸用的《庭竹》诗里也有“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的句子,一直不解“老碧”是什么意思,“碧”是碧绿,而“老”呢?细细琢磨,方才领悟出是老竹发新叶之态。与此对应,这“嫩绿”应当是刚刚长出的竹笋啊。

⑤万物吐芽的早春,是诗人内心世界至善至美的境界。

⑥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成为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寄托。韩愈作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开头两句写的便是初春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之后这“近却无”的草色,正是早春时节草木的嫩芽。“最是一年春好处”,袒露出对立春之相的极尽赞美。此情此景,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之景。

⑦古人描绘新芽,用词极考究。与他的性格一样,辛弃疾用词极为豪放,那句“陌上柔桑破嫩芽”的“破”字极为传神,幼芽逐渐萌发的姿态和膨胀的力量,如爆竹般脆响,炸裂开凝冻的空气。

⑧注目新芽,自是阵阵欣喜。杜牧诗亦云,“看著白芽欲吐”,春芽欲吐,心灵复苏,蕴含着朦胧、含蓄之后的舒适与写意,这是绝佳的审美气象。

⑨草木之萌芽,可以生佳气。古人以为,佳气者,美好的云气也,是吉祥、兴隆的象征。草木之相,是宇宙间的物象。

⑩春芽,收藏的是光阴。“一寸光阴,一寸萌芽。”这是清代收藏家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里的句子。寸,言极少,极小。时光,虽是漫无边际,但却是一点点累积而成。从萌芽的身上看到光阴的,是将生命分分秒秒计算的人。韩泰华是大智之人。一个收藏家,如果懂得收藏光阴,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

⑪常常,我会走进不远处的秦岭。那些熬过了寒冬仍挺拔着的乔木、灌木,那些匍匐于地的草木,初春的节气里无不竞相( )出新芽,远看仿佛连成一片,彰显出内在力量的强大。此情此景,虽是多见,可是如果上心了,这就是人世间的绝佳之境。

⑫秦岭之深邃宽广,完全可以为萌芽这样的词找到适宜的安身之地。鸟儿在山涧飞翔,牛羊在山坡上啃草,白云在山壁上缭绕,虫子在泥土下鸣叫,为点点嫩芽营造出生命的意境。我可能不是一个惜时之人,但自从晓得了韩泰华,我就不会忽略这面面山坡的绿芽,守着一寸光阴,看着一寸萌芽,将自己的生命时光仔细拉长。

⑬无论心境如何,身子陷于一片萌芽的环境里,总会感觉到舒心。人世间如此多烦恼,何不换个氛围,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我钟情于秦岭,不仅是为了吸纳新鲜的空气,更在于寻找时光如金的那种感觉。草感地恩,方得其郁葱。那么人呢?对于这滋养了我们身心和精神的春芽,用什么去感恩它?人生一路走来,我惊喜地发现,几十个春天的时光,总是被收藏在一个叫萌芽的词汇之中。

⑭萌芽,是春天出生的词。

⑮萌芽,多么好的表述啊。就像母亲怀抱里的幼童,需要人和大自然的精心呵护,才能长大。

(选自《散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填写下面的空格。
上心→疼爱→(      )→舒心→(      )
2.(1)请说说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蹦”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草芽从土缝里出来。
(2)请在第⑪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和“蹦”一样传神的动词
所填动词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下面这句话,小明认为“几十个”需要重读,小花认为“总是”需要重读,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准确?除此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个词语需要重读,请说明理由。
句子:几十个春天的时光,总是被收藏在一个叫萌芽的词汇之中。
4.作者以《萌芽》为题,意在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读完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论语》是诸子百家中______家经典,乙文的作者是______
2.选择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A.非/学无/以广才B.险躁/则不/能治性C.非/宁静/无以/致远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   笃:______   (2)年与时   驰: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请结合甲文中的任意一则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6.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它虽然也抬眼望一望我,但也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百无聊赖地躺着。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舍弟、愚见、敝人、见谅、劳驾等。
B.《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这篇散文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C.《纪念白求恩》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作者是毛泽东。
D.读罢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阅读是一种学习,通过读《秋天的怀念》,使我明白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悴的面庞。读《散步》,我懂得了(解释、解散、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是体谅与尊重。读《金色花》,我体悟到对母亲的爱不分国界,不分形态,它取jué于你的内心。读《荷叶·母亲》,那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定能明白荷叶对自己的荫蔽。不要徘,把时间花在阅读上,去 (感怀、感受、感悟)文字或显豁直露或深沉含蓄的韵味吧。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取jué
(2)请从括号中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
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悴的面庞。
沉浸____________   亲人____________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2)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能够表现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画龙点睛,表达天涯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的两线句:___________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行之。有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节选自《中庸》)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吾身       省: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 ____________
(3)行之       笃:____________       (4)有       弗: __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一能之,己百之。
4.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儒家的“博学”观点的。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月光糖果

张成磊

①一轮凝月,升在山顶。山顶下是我姥姥的两间茅草房。茅草房前的板栗树,迎风生长。

②姥姥喜欢在月光下做糖果。直到现在,我仍然还记得姥姥做糖果时的情景。

③姥姥做糖果的第一步是洗糯米。糯米是在山脚河畔的水田里种的,品质非常纯正。姥姥把糯米用木桶盛着,去山涧用泉水洗净,然后挑回后捞出,放在小铁锅的竹篦片上。小铁锅用几块白色石块支在砂砾地上,石块之间是烧柴火的灶间。姥姥把从山上捡回来的柞柴点燃,开始蒸精糯米。柞柴木质细密,烧起来几乎不起尘烟。山风吹来钻进灶间,柞柴火苗虽乱却旺,犹如一副吹不散的剪影。半个时辰后揭开板栗木锅盖,锅里顿时升腾起白雾般的热气。热气散尽,一锅糯米像世间的珍珠,在月光下晶莹透亮。姥姥趁热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拿过一根椴木杵,一下一下地舂着。直到见不到囫囵米粒,再倒出来放在杉木板上。舂烂的糯米已经凉透,约十几分钟就在清澈的山风里晾成了米糍。姥姥用磨得闪亮的刀片把米糍切成小块块儿。姥姥切得很仔细,小块块儿大小均匀,比花生仁儿稍大。然后放在藤条筐箩里,摇上几圈,滚上白糖。等全部滚完,月亮已经升到山顶,散发出的光辉仿佛姥姥无限慈爱的目光。第二天清晨去看,那一筐箩的糖果通体雪白晶莹,可爱极了。姥姥把自己做的糖果叫月光糖果

④那时候,我们这群乡村孩子的四季除了秸秆草与飞蠓,就没有别的零食了。可是,姥姥的糖果却为我们的童年送来了香甜。姥姥把她精心做的月光糖果无偿赠馈给我们这群小孩子。姥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这群小孩子曾帮助她在暴雨来临之前把晾晒的粮食收起。姥姥说,如果没有我们帮助,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把一年的收成冲掉。姥姥这么做,是因为看见我们太缺乏营养,她说小孩子应该有该有的香甜。如果童年太过于苦涩,长大后就会没有记忆。姥姥是一个善良的人,她说她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我们,但她会做糖果。所以她做了月光糖果分发给我们。

⑤小唐是外村的孩子,母亲早逝。听说姥姥这里有糖果可吃,也跟着我们走过山坡。姥姥非常疼爱她,总是多分给她两块月光糖果。但因为害羞,小唐只来过几次就不来了。那个年代,白糖也非常稀罕。没有白糖,姥姥的月光糖果就做不出。曾经有一段时间,姥姥没有做月光糖果,但姥姥始终记挂着那个山草一样飘摇的小唐,把最后五块月光糖果用竹篮装了,挂在板栗树上,特意给小唐留着。可是,我嘴特别馋。在夜里我偷偷爬上板栗树,拿走了四块。次日姥姥知道了,把我训斥了一番。姥姥说,小唐是个孤单的孩子,你怎么能偷吃我给她留的糖果?我向姥姥承认了错误,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姥姥抚摸着小唐的头,把仅有的一块月光糖果给了小唐。我看见有泪从小唐脸上流了下来。那眼泪,又清又亮,还有山草般的哀伤。

⑥再过了半年,姥姥走了,她的魂魄隐入了身后的大山里。没有了姥姥,世上也就没有月光糖果了。我们站在板栗树下,满怀悲伤。如果说,月亮用光辉照亮夜空久封的心灵,春天用嫩芽融化冬天冰雪的心灵,那么,姥姥用她的善良触动了我们这群小孩子一生的心灵。姥姥的月光糖果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永恒的爱的痕迹。

⑦时光阡陌是静美,岁月深处是成长。以后我长大,每每回山探望板栗树下那孤独的坟,已经成了诗人的小唐也会跟着一起去。她说,姥姥的月光糖果香甜了她的一生,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小唐说这话的时候,热泪盈满了她的眼眶。

⑧不懈的风从山下水田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慈爱的月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印迹。月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姥姥在茅草房前做糖果的身影。那身影,慈祥善良,仿佛本就不曾离开。

1.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姥姥给我们做糖果吃,后来姥姥“走了”,这可以看出,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B.文章围绕“月光糖果”展开叙述,“月光糖果”是行文的线索。
C.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以记叙为主,同时穿插了一些描写、议论和抒情。
D.文章多次写“小唐”,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姥姥”的形象。
2.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说小唐的眼泪“又清又亮,还有山草般的哀伤”,应该如何理解?
3.文章以“月光糖果”为题,有何妙处?
4.你觉得文中的姥姥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海边清晨

王继怀

①夜宿海滨小镇,撼枕的涛声将我从梦中惊醒,随即披衣,起床,打开房门,走到阳台上。

此时正是凌晨,举目望去,天色破晓,月亮在天空将走尽它的旅程,群星正逐一消失,尽管还没有一个地方泛出朝霞的红晕,但东边的天空已睁开了眼睫。

③海风卷起的浪涛,从天际滚滚而来,推涌追逐,由远而近,越近越高,猛烈拍打着岩石,发出松涛般的轰响。

④我在想,大海真是奇怪,真是变化无穷,有时候风平浪静,微澜不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时又惊涛骇浪,气势磅礴,犹如置身于万马奔腾、金鼓齐鸣的战场。

⑤渐渐地,风小了,浪小了,涛声也小了。黑夜消失了;天空,海面,开始一派光明。一轮火红的太阳从海面冉冉升起,金光四射,朝霞喷彩,倍觉奇伟壮观。

⑥下楼,穿过一片树林,来到海滩。

⑦眼前的海滩平展展的细沙,没有一片碎石,没有一处水洼,像铺开闪光的玄黄锦缎,天边淡淡地飘来几朵白云,此时的海水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煞是好看。

⑧在金色的阳光下,我脱掉鞋子,赤脚感受脚底与细沙的摩擦,沿着长长的海滩,一个人默默地走,享受着这美好的阳光和美丽的海滩。

⑨沙滩上有不少像我这样的早起者,有些人在拾贝,时而弯腰,时而起身,看看四周。或许他们并不仅是想收藏那些贝壳,更陶醉于对美的寻找、发现和体味。

⑩不远处,有人用萨克斯吹《海滨之歌》,也有人唱《大海啊,故乡》,优美动听的旋律,熟悉的音乐,唤醒了我许多埋在心底的记忆。

⑪我喜欢大海,记得第一次看大海,是二十多年前,和一个同样喜欢看大海的朋友,从长沙坐了整整一夜的火车到深圳大梅沙,为的就是看大海。我们在海边玩了一天后,当晚又直接去了火车站,再乘坐一整夜的绿皮火车返回。

⑫因为喜欢大海,我也去过一些海边景点,三亚亚龙湾、厦门鼓浪屿、青岛金沙滩、大连金石滩、北海银滩、惠州巽寮湾、阳江海陵岛,以及国外的巴厘岛、爱琴海……这些地方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⑬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大海,也留下了关于大海的许多名篇佳作。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站在海边的大石头上,看着大海潮起潮落,写出了千古名篇《观沧海》;到了唐代,关于大海的诗句就更多了,张若虚就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名句,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家喻户晓,大诗人李白也有豪迈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宋代,陆游乘舟到闽江口琅岐岛,写下《航海》,把琅岐岛比喻成蓬莱。现当代关于大海的名篇佳作就更多了,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海上日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⑭有位作家说,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漫步海边,记忆像滚滚浪潮,新的一天,就这样色彩斑斓地开始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场景的背景,“涛声”提示将要看到的是大海。“披”“起”“打开”“走”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作者被惊醒后对外面景物的期待。
B.本文在写景上既有时间的推移,又有空间的变化。从阳台到海滩,体现了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C.从文章所写的内容来看,重点在海边。由此看来,文章以“海边清晨”为题不甚恰当,可改为“清晨海边”。
D.文章描写的海边清晨,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和乐趣,让人无比向往,充分体现出了结构美、色彩美、情感美。
2.阅读文章,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在阳台驻足,A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阳台冥想,静等旭日东升
③下楼来到海滩,B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沙滩漫步,C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子。
此时正是凌晨,举目望去,天色破晓,月亮在天空将走尽它的旅程,群星正逐一消失,尽管还没有一个地方泛出朝霞的红晕,但东边的天空已睁开了眼睫。
4.选文第⑬段引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观海留下的名篇佳作,有何作用?
5.阅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海,请概括作者喜欢海的原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校七(2)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什么是朋友?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叫“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请你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填空。
【示例】生死之交:有着同生共死交情的朋友。
____________: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的朋友。
____________: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____________: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为名利。
(2)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尤其是青少年酷爱网上交友聊天。网上交友的确更方便,但也有很多弊端,如果就此问题让你来发表意见,你会怎么提醒同学?
(3)下面是一份班委会出的通知,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修改。

通知


七(2)班全体同学: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我班准备将于11月8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各位同学准时参加。

2023年11月6日

七(2)班班委会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通知中有一处内容不够详细,请指出。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