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1873年,22岁的明治天皇,剪掉发髻。此举在政府颁布《断发脱刀令》后民众并未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有力促进了“头发革命”。明治天皇的这一举动旨在表明自己(     
A.要建立军国主义国家B.要加强中央集权
C.要大力发展近代经济D.向西方学习决心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权力,使英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改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最终以人民广泛参与的彻底革命,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改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齐世荣《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中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作用。指出它们反映的时代主题。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班同学以“追寻文明·见证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制作名片——了解科技成就】
(1)请将下面“科技成就”的名片补充完整。

名称:农历
国家:中国
评价:_________
名称:儒略历
国家:古代罗马
评价:___________

任务二【回顾历史——体会革命浪潮】

材料:“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特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2)材料中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哪一场革命的爆发?写出在该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
任务三【论证观点——感悟道路抉择】
(3)请你从以下历史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道路的选择影响国家的发展”。(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922年,苏联成立
●1936年,苏联模式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图


(1)写出材料中的重要生产工具。
(2)根据材料所示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州权至上”论的致命打击,体现了这一时期遍及西方的民族主义潮流: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概括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少答出两点)。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
C.获得免除赋税特权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钱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贝币

商朝铜贝

秦统一货币

汉五铢钱
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钢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南完全紫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造五铢钱

材料二   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钱的制式就被保留下来。铜钱使用时可以用细绳通过方孔将其串起,方便携带、付款、称重。外部的圆形设计打磨光滑,减少磨损,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中国古代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其精髓是天人合一,圆形方孔钱也烙印上这样的寓意,其中也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外圆内方也象征着汉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这样的设计一直被延续下来。

——摘编自《一枚钱币,见证中华五千年——中国钱币发展史》

材料三   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钱币使用的发达。

——摘编自何兹全《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

材料四   北朝时,货币流通中有诸多问题。例如,货币的流通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并且存在金属货市与实物货币、新发行的钱币与古钱混合使用的现象。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农产品方面,粮食贸易最为常见,大宗交易十分频繁。此外,史籍中还有关于菜、鱼等农副产品的买卖记载。有诗云:“东城采桑返,南市数钱归”,描绘出了陈朝民间市场钱币流通的情形。同时,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也时常进行市场交易,促进了货币的流动。

——摘编自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圆形方孔钱的制式被保留下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何兹全先生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四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口迁移见证了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周围农村的农奴为了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第移居城市,从而获得市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市民阶层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活动
15世界末至16世纪从西欧到美洲殖民国家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
16世纪至18世纪从非洲到美洲非洲黑奴被贩卖到美洲
18世界至19世纪从农村到城市美国、英国、法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1)根据材料一,指出10世纪以来欧洲人口移动主要方向,并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人口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遥遥领先】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投入力度空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一位。例如,我国超级计算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打压和核心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实现自主突破,实现了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新一代百亿亿次的跨越,不断翠登世界超昇之巅,掌握了话语权。如今,每天在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计算研发任务超过1.5万项,来自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基因科技等数十个领域的8000多个科研企业、政府机构团队在天河上开展技术研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材料二   创业初期,华为面对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技术相对落后,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公司意识到没有创新,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开始就达成共识:把决策重点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他们把利润全部投入到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合作与交流,推动理论与实际转化。华为认为,人才是资本,而且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资本,因而不遗余力地广揽高素质、开拓型、敬业型人才,并创造了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哪些优势?
(2)从材料一中,你能感悟到哪些道理?
(3)材料二中华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类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民主生活】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以下是小政同学整理的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进行12次乡级、11次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选民参选单均保持在90%左右
政府开门问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过程公正、问卷结果和问题举报内容保密
(1)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哪些形式?
(2)公民行使以上民主权利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3)表格中公民的民主实践有何意义?
类型:分析说明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