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初中历史
钱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贝币

商朝铜贝

秦统一货币

汉五铢钱
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钢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南完全紫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造五铢钱

材料二   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钱的制式就被保留下来。铜钱使用时可以用细绳通过方孔将其串起,方便携带、付款、称重。外部的圆形设计打磨光滑,减少磨损,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中国古代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其精髓是天人合一,圆形方孔钱也烙印上这样的寓意,其中也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外圆内方也象征着汉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这样的设计一直被延续下来。

——摘编自《一枚钱币,见证中华五千年——中国钱币发展史》

材料三   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钱币使用的发达。

——摘编自何兹全《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

材料四   北朝时,货币流通中有诸多问题。例如,货币的流通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并且存在金属货市与实物货币、新发行的钱币与古钱混合使用的现象。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农产品方面,粮食贸易最为常见,大宗交易十分频繁。此外,史籍中还有关于菜、鱼等农副产品的买卖记载。有诗云:“东城采桑返,南市数钱归”,描绘出了陈朝民间市场钱币流通的情形。同时,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也时常进行市场交易,促进了货币的流动。

——摘编自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圆形方孔钱的制式被保留下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何兹全先生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四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