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如图所示,小宁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内匀速上升了。已知物体重为,动滑轮重为,不计绳重和摩擦。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B.拉力F的大小为
C.拉力F做功为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
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地表径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人体内各系统分工协作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听到发令声起跑的瞬间反应,只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
B.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由循环系统排出体外
C.机体产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统排出
D.比赛途中喝的水,能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节日期间,宁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题灯光秀。光与“影”交相辉映,营造出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如图所示。大楼的彩灯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射到江面发生了(  )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3年3月24日夜晚,“金星合月”亮相天宇,金星登上了“月亮船”,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这天的月相为上弦月D.2023年,这一天宁波黑夜最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下列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相符合的是(  )
A.远离毒品B.暴饮暴食C.吸烟酗酒D.沉湎游戏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下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与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对其造成伤害,从而抑制其呼吸作用强度吗?为此,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酒精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
【实验器材】烧杯6个,气球6个,酵母菌培养液,体积分数为20%、40%、60%、80%的酒精,蒸馏水,量筒,刻度尺等。
【实验原理】装置如图所示,气球的体积会因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变大,从而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上升,根据单位时间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反映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
   
【实验过程】①将6个气球分别编号,向1号气球中加10mL已杀死酵母菌的培养液,其余气球中分别加入含有等量酵母菌的培养液10mL;
②在1,2号气球中加入10mL蒸馏水,3至6号气球中分别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酒精,然后将6个气球分别置于对应编号的6个烧杯中,保温一段时间,将观察结果记录于表中(忽略酒精蒸发):

实验设置

装置编号

1

2

3

4

5

6

酵母菌培养液

10mL加热杀死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不同浓度的酒精

蒸馏水

蒸馏水

20%

40%

60%

80%

液面上升的高度

设置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预期结果】若假设成立,则1号烧杯内的液面不变;2至6号的液面高低情况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①由于开始时气球中存在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同。那么,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吗?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必须让气球处于浸没状态,但随着气球的膨胀,气球会露出水面,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为防止气球露出水面,装置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投石器是古代的攻城利器,科学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投石器,开展了以下项目化学习研究:
【项目制作】经讨论后,利用配重、小石块、木杆、细绳、网兜等器材,制成投石器,如图;
   
【项目研究】
①松开系绳,配重下降,装有石块的一端快速上升,木杆停止后,石块被投出,记录石块投射的距离;
②调整系绳的长度,改变投射角度,记录投射距离,重复实验,数据如表;

投石器测试(

投射角度

15°

30°

45°

60°

75°

投射距离m(米)

4.2

5.3

6.4

5.5

4.8

(1)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项目迭代】为使投石器能将石块投得更远,请你写出一种方法___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溶液滴入到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微溶于水;②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溶液中数量太少。
猜想三:溶液呈酸性,沉淀不能存在。
   
(1)小舟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说明溶液中没有。该现象___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为增加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
类型:探究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