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其他国家 | |
1955年 | 36.3 | 17.5 | 2.2 | 44 |
1976年 | 24.9 | 21.7 | 8.1 | 45.3 |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 B.欧共体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 D.其他同家经济发展停滞 |
年份(年) | 1950 | 1955 | 1965 | 1975 | 1982 | 1985 | 1994 | 1999 |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8.7 | 5.6 | 6.3 | -0.8 | -1.9 | 3.3 | 3.9 | 4.0 |
A.高速度、低通货![]() | B.起伏性、周期性![]() |
C.信息化、全球化![]() | D.高速度、低失业率 |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选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七: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八: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一 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二: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材料四 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纯收入133.6元增加到686.3元。
----摘自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
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惠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 B.经济开始复苏,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 D.科技飞速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
材料一: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材料二:见下图。
A.藏袍是①地的民族服饰 | B.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
C.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 D.④地有傣族泼水节 |
A.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度以上,因此东西距离大于南北距离 |
B.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 |
C.与我国云南省接壤的国家有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
D.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菲律宾、塔吉克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