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用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较高温度时,轻轻摇晃,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资料:铝的熔点660℃,氧化铝的熔点2054℃。)。请解释原因
_______。
【实验探究】
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在15%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且附着红色物质,过一段时间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反思】
(1)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2)结合图1分析,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
_______(填名称)。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化亚铜(CuCl)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②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
3)
2+和Cl
-。
③Cu(NH
3)
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
-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将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并洗涤干净后,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 _____ | 该溶液中含有Cl- |
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_____ |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
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大家猜测可能是Cu和CuCl
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小组同学将Cu粉与15%CuCl
2溶液混合,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在老师

启发下,结合图2“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对实验进行改进,确证了Cu与CuCl
2溶液反应生成CuCl。请你写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
经过讨论CuCl是Cu与CuCl
2化合反应生成。
【思维拓展】金属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化学电池(如图)。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
2),小电珠发光、烧杯中溶液始终无色。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_。(填序号)。

A.铜与稀硫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B.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C.烧杯中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
D.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