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
A.彼得一世改革 | B.明治维新 | C.戊戌变法 |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
梭伦、克利斯蒂尼……不是平民,也不是工商业者,都是贵族出身。然而他们却主动适时地让步妥协,将权力下放,让权于平民,鼓励平民参政议政,并创立了许多至今仍令后人羡慕的制度和方法……雅典人的智慧照亮了历史…… | ![]()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制度示意图 |
甲: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 乙: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奴役。 |
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摘自日本《维新政体书》 | ![]() 甘地纺纱 |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
A.扼杀巴黎公社 | B.打退反法联盟 |
C.争夺世界霸权 | D.维护封建统治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 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
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该区域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顶峰 |
B.该区域公元2世纪,开始成为地中海霸主 |
C.该区域建立过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
D.该区域在凯撒执行时期共和国被帝国所取代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1801—1851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了125.6%,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而劳动者的财富在国民收入中只占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不断排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伤害着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三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部分世界大事记
时间 | 史实 |
1825年 |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1848年 | 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共产党宣言》发表 |
1851年 | 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 |
1865年 | 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1888年 |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
材料一 在解放农奴后,俄国政府通过规模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来创建全国性市场;通过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如对纺织品征收高关税,对原棉征收低关税。这一时期,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俄国引进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
材料二 美国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它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使其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战争消灭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明治政府参照赴欧美考察的使节团所报告的先进经验,进行近代化建设。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发展经济。1880年以前,主要采用国有企业主导和“示范”的工业化方针,国家投资兴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从而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为加速工业化进程,1880年以后,政府实行“官业下放”,将官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