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 |
B.b、c点沉淀中含有的物质种类不同 |
C.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之比为120:73 |
D.m=43.65,且0a段与bc段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
温度℃ | 装置B/g | 装置C/g |
室温 | 200.0 | 200.0 |
350 | 200.9 | 200 |
600 | m | 201.1 |
650 | 202.7 | 202.2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论 | 实验现象 | |
实验一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4不成立 |
实验二 | 取实验一静置后的上层清液,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3成立 |
A.化学计量数b:e=4:1 |
B.CxHy中,x和y之比为1:4 |
C.生成2.2g二氧化碳时,试管中固体减少了3.2g |
D.生成2.2g二氧化碳时,参加反应的CxHy质量为1.6g |
A.铝制品在常温下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
B.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
C.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 |
D.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
操作 | 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加热至100℃ | 产生 | 沉淀中含有Cu(OH)2猜想Ⅱ不成立,写出NaOH与CuSO4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另取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 | 沉淀先溶解,后又产生白色浑浊 | 沉淀中含有 |
NaOH溶液的体积/mL | 实验现象 | ||
绿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上层清液颜色 | |
0.00~2.00 | 产生 | 无 | 蓝色 |
2.00~15.00 | 增加 | 无 | 浅蓝色 |
15.00~18.00 | 减少 | 产生 | 无色 |
18.00~20.00 | 更少 | 增加 | 无色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
C.整个变化过程中硫酸根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
测定时间 | 15:05 | 15:10 | 15:15 | 15:20 | 15:25 | 15:30 |
雨水的pH | 4.95 | 4.95 | 4.94 | 4.88 | 4.86 | 4.85 |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X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 |
2 | 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 | 有氨味 | 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