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英法联军的侵略 |
C.义和团运动 | D.八国联军的侵略 |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携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材料一:1895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失败,全国舆论将孙中山等人看作“逆臣”。1898年后,通过改革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梦想被打碎,原来参加变法运动的很多人转为革命派。尤其是经过1900年的外敌入侵,清政府从里到外的腐朽暴露无遗。1901~1905年间,全国先后出现一百多个革命团体。
——摘编自陈坚等《睡狮觉醒》
材料二: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节选自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三:
① | ② | ③ |
![]() | 1909~1911年中国新开设面粉厂11家,资本额181万元;1910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25.5亿元 | 1904年癸卯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是必修课程中分量很重的两门 |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2~1914年中国新开设面粉厂28家,资本额320万元;1919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44.8亿元 | 1912~1913年学制:取消读经讲经课,增加自然科学:废除教育权方面的性别限制,男女同权 |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
B.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
C.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 |
D.抗日战争扭转了中国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 |
A.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列强占领的港口和城市增加 |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崛起 |
材料一 作为法国地标性博物馆建筑,卢浮宫收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下表是卢浮宫馆藏文物名录(部分)
名称 | 年代 | 作者 |
《蒙娜丽莎》 | 1503-1506年 | 达·芬奇 |
《花园中的圣母》 | 1507-1508年 | 拉斐尔 |
《垂死的奴隶》 | 1513-1515 年 | 米开朗琪罗 |
材料二 美英法三国著名地标(部分)
![]() | ![]() | ![]() | ![]() |
图1 自由女神像,左手持一部典籍,上面刻着“1776 年7月4日”。 | 图2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所在地。 | 图3 埃菲尔铁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 建造。 | 图4 林肯纪念堂, 其中的雕像上铭刻 “林肯将永垂不朽, 永存人民心里” 。 |
【解读示例】图1是自由女神像,纪念美国的独立。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材料三: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曾给世界带来太多震撼,人们在“水晶宫”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和工业品: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决定举办这一盛事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按捺不住骄傲和自豪:“每个人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摘编自《倾听人类文明进步的声音》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 |
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到了战国时期,人们也曾经因为B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对他有下面的赞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舟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材料三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而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是经济持续发展。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
C.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