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4 | B.25∶7 | C.3∶14 | D.25∶14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V | 1 | 1.4 | 2 | 2.4 | 2.8 | 3 |
电流/A | 0.1 | 0.14 | 0.20 | 0.24 | 0.28 | 0.3 |
如何拟好新闻标题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一则新闻而言,标题就是眼睛。所以,标题能不能聚“睛”汇“神”、扣人心弦,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欲望。那么,怎么才能拟好新闻标题呢?
从现实情况看,受众平时喜欢阅读的,往往是当前的焦点、热点信息。为此,拟制标题时,一定要把新闻的出发点和群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比如“储户243万存款被挪用要求赔偿遭拒?回应来了”“双节同庆,家国同心”等,这些标题乍一读,就是大家想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说是能够直击大家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的信息,读者怎么可能不想赶紧点进去看一眼“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还可借“引题”“主标题”“副标题”来进行辅助。“引题”一般在主标题上方,字号略小于主标题;副标题在主标题下面。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新闻焦点,比如“(引题)各方帮扶下,陕西两位残疾人脱贫解困——(主标题)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只关注热点还不够,拟制标题还应把握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题目和新闻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雕琢和打磨。新闻标题无论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新闻事件的始末。一个标题如果只有真实没有雕琢,也不能算作成功的标题。比如,有位记者为了报道市民对公园内大象雕塑的破坏现象,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撰写了一篇题为“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消息。此标题吸引大家都想点击去看上一看。试想,如果标题拟为“公园石像为何落得悲惨命运”,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会怎样呢?
美国报业大王赫斯说:“如果你第一句话吸引不住读者,那就不要再写第二句了。”在信息量大、流量高的网络上,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句话越来越重要。作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标题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标题一定要特别准确,拟定标题时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取到新鲜成分。结合新闻内容,经过深度加工,找到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切入点,这样拟定的标题不仅能让难以简练准确表述的内容一下子为读者所了解,还能给读者带来思考,进而激发好奇心。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雾里看花,才觉花更艳;水中望月,才觉月更明。一个事物越是不太容易被看清楚,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如果在新闻标题处给大家设置一个思维视野上的“弯”,就能诱发读者想要进一步查阅新闻内容的欲望,比如“9999元天价粽物有所值?”“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等,都是抓住了新闻的焦点,并且在标题上设置了一个悬念,这才为阅读量的增长出了很大“力”。
大家在拟写标题时,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以上的方法,但同时还要切记:千万不可做“标题党”,千万不能过分运用夸张手法,对新闻内容无限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千万不能过分运用骇人表述,把新闻内容向危言耸听、给人强烈刺激的方向描述;千万不能过分运用煽动语言,把新闻事实不存在的后续影响进行编排,甚至融入个人思想;千万不能过分追逐热点,把新闻与近期的敏感焦点话题进行过分比较,甚至相提并论。
新闻拟题常见的“标题党”类型
第一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夸张式标题。简单来说,只要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管是夸大了事情的结果、个人的感受,还是影响的范围等,就是夸张式标题。和夸张相对的,就是真实、写实。我们起标题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从事实出发,或者说,更加尊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类常见的“标题党”是悬念式标题。这里主要是指滥用悬念,故弄玄虚。新闻标题当然可以设置悬念,但要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撑悬念点,而不是故弄玄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内容相匹配。
第三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强迫式标题,通俗地说,就是直接给用户施加压力。对于用户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内容,在标题里如实表达就好。好的标题,自然会吸引用户点击,一惊一乍的反而容易引起反感。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语言表述严谨准确,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
B.文本一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如何拟好新闻标题,具体有力;文本二采用分类别的方法,条理清晰。 |
C.在标题中只要设置悬念,就属于“标题党”。标题“初二是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做好这5点成绩飙升!(附8大学科提分攻略)”中,“这5点”属于悬念,作者故弄玄虚,夸大了悬念的结果。 |
D.“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指尖生‘花’”这个标题巧用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韦祖英刺绣作品的精美。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临皋①闲题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文言词语释义方法 | 根据字形特征,进行推测 | ![]() | (1)根据“户”的字形演变,可知“月色入户”的“户”意思是 |
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迁移 | (2)联系《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可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是 | ||
借助词类活用,变换词性 |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常有名词、形容词活用成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3)“第”是名词,本义是宅院,“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中的“第”,有词类活用现象,“第”在句中的意思是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 | 画面内容 | 表现状态 | 预期表现效果 |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早莺 新燕 | 动态 | ①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乱花 浅草 | ② |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小的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憋了一天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落下来,我给妹妹发了一个拥抱的表情,妹妹回复我:“姐,今天我没落泪,你一个拥抱,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乡间的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的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曾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贪吃,不知道那是父亲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茬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戴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道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的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等我吃完再塞给我。看我吃得满口流淌,不忘取笑我:“唉呀呀,这吃相,这闺女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我才不管,骄傲地再咬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对着父亲傻笑。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车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至今,那辆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相依相偎,一起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⑨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第1期)
1.父亲的车后座里,全是父爱故事,请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的车后座父爱故事。成绩出来了,小力分数依然不理想。于是,他再次走进办公室,面对老师信心百倍地说着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豪言壮语。可一转身,他却依然在学习生活中拖延、懈怠、患得患失。这样的同学班上还不少,他们一面在老师父母面前立誓言发宏愿,一面却在日常学习时自怨自艾毫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