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临皋①闲题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注】①临皋:位于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范子丰:名百嘉,是苏轼的儿女亲家。
1.小语对甲、乙两文的文言词语进行了梳理,请你完成下表。
文言词语释义方法 | 根据字形特征,进行推测 | ![]() | (1)根据“户”的字形演变,可知“月色入户”的“户”意思是 |
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迁移 | (2)联系《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可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是 | ||
借助词类活用,变换词性 |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常有名词、形容词活用成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3)“第”是名词,本义是宅院,“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中的“第”,有词类活用现象,“第”在句中的意思是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探讨过“闲”的含义,在《临皋闲题》中亦称自己为“闲者”,请你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对“闲”的理解。
4.古人常以天地万物为友。你认为下列哪一景物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请根据你对苏轼生平、个性的认识,加以阐述。
A清泉 B明月 C大江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