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材料: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 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立意需在材料包含范围内;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⑥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诚实守信”这一品质,初二某班召开“人无信不立”的主题班会。
(1)【拟标语】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拟标题】会上大家积极分享社会中人们诚实守信的新闻。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 15个字。(2 分)

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店内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诚信买单。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诚信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她表示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


(3)【引经据典】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小宇所在的小组要搜集“诚信名言录”,请帮他从以下名言中删去与诚信无关的一项(     
A.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从》)
B.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D.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蒙山深处

厉彦林

①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在林上飘,林把云朵藏。翻滚的云海和茫茫的林海交织变幻,宛如仙境。蒙山深处,平邑一侧,有户人家以林为家,世代栽树护林。

来了,累了吧?先回家喝杯茶,歇歇脚。在柴门外等候的杨希路招呼我们走进山间的四方小院,坐在屋前的凉棚里。

③我们坐在低矮的松木板凳上,喝起了早已凉好的温茶水。只见小院被层层树木围绕着、掩映着,周围的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淡绿色,耳畔回响着沟壑里的溪流声和清脆的蝉鸣声。

我家祖辈都住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山林。到我这,是第七代了。杨希路望着一望无际的林海,眼神柔和坚毅

⑤来一趟庵子护林点,实属不易。那天我们一行早上7点多就出发,乘越野车颠簸了一段山路。石头山路越来越窄,在茂密的林草丛中时隐时现,我们只好下车步行。那山路时而拐弯抹角,时而贴在崖壁下。歇脚数次,被汗湿透的毛巾拧了多遍,鞋和裤腿沾满了泥浆。翻越了三道山梁,攀缘跋涉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杨希路的家。我想象不出,一家七代人,200多年来,是如何在这偏远艰苦的深山坚守下来的。

这几千亩山林的每一个角落我几乎都去过,每片林子长得怎么样,我心中有数。每天早晨7点,杨希路就开始巡山,一天需要走几十里山路。到山的制高点瞭望,通过听声音、察看脚印和车辙等,观察有无异常情况。春夏主要防治病虫害,秋冬季重点防火。饿了啃煎饼,渴了喝山水。每年都得用坏几把斧头、镢头和手锯,穿坏10多双鞋。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不上山绝对不行,心悬着,放不下。

⑦防盗伐则是时刻绷紧的弦。早年,有人上山搂柴火、砍木材,记不清一家人跟盗伐者发生过多少次冲突。

⑧杨希路也是平凡之人,生活不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照明取暖,这些平凡小事,在山上都是难题,物品都得从山下采购。杨希路的摩托车经常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奔波盘旋,车后挂满面布袋、酱油瓶和醋瓶子。每年大雪封山后,生活更不方便,如果考虑不周全,准备不充分,就会有几个月吃不上蔬菜。

⑨杨希路78岁的母亲刘春荣说:我刚嫁过来时,这里还是荒山,这边秃一块,那边秃一块,对面山上跑只兔子、飞只喜鹊,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望望漫山遍野的绿树,爽心亮眼,心里舒坦着呢。杨希路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也发起了感慨:我是母亲的儿子,也是森林的兄弟、树木的亲人,我和树木都是长辈养大的孩子!杨家七代人与树共生长,与一片林共守望,迎着风雨和酷暑严霜,坚守绿色家园和生命约定。每当绿色画卷收入眼底,心中的苦楚便烟消云散,涌起的全是自豪与热爱。

⑩蒙山层林叠翠,古木参天。阳光下,云在飘,鸟在叫,树在长,护林人杨希路忙碌的身影又穿梭在沟壑林间,棵棵树木看着,条条山路记着。树与人同命相依、根脉相连,苍翠欲滴的绿色描绘着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5日,第20版,有删改)

1.阅读第⑤—⑧段,说说杨希路护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并概括填写到横线上。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盗伐严重——③____________
2.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杨希路望着一望无际的林海,眼神柔和坚毅
3.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文学社期刊《文苑》正在面向全校征集美文,其中设有“文化传承”“人生感悟”“榜样力量”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根据栏目特点,结合选文内容和主旨说明推荐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回顾进入初中的两年,我们有过遗憾与失落,也有过收获与憧憬。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必然到来,不论成败,都会化作一段段经历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成败皆英雄”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      的语文学习”为题,记叙一件进入初中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事情。
要求:(1)横线上可以填写“有趣”“难忘”“困难”……使题目完整。(2)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郦道元《西陵峡》)


[注释]:①践跻:登临。②离离蔚蔚: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③信宿:两夜的意思。
1.汉语词义丰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可能完全不同。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填序号)
词语释义语境一语境二
疾:①疾病;②生病;③损害;④憎恶,怨恨;⑤妒忌; ⑥迅速,敏捷。恶如仇:憎恶,怨恨(1)不以也:
引:①拉(车);②牵引;③延长;④生长;⑤引用。旁征博:引用(2)属凄异:
辞:①言辞,文辞;②推托,不接受;③告别。以军中多务:推托(3)固难以叙:
习:①反复练习,复习;②通晓,熟悉;③靠近,亲近。学而时之:反复练习,复习(4)弥弥佳: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学习《三峡》时,有同学不理解文章结尾为何以渔歌作结,请你简要分析其原因。
4.【甲】【乙】两文分别是如何表现山的不同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教育是一种唤醒。《再塑生命的人》里海伦凯勒问:爱是什么?沙利文老师用手指着她的心说:爱在这里。《论语》十二章里,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曹文轩因写作能力优秀而膨胀时,他的语文老师对他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曾经哪位老师的话令你茅塞顿开;曾经哪本书上的名言让你获益匪浅;曾经哪个朋友的鼓励使你信心倍增……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正能量在帮助你成长。以“你说的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师之典范孔子是如何教育培养他的学生的。


【甲】

1)曾子曰:吾日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

(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子曰: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①古:古代圣贤之道。②笃:坚定。
1.请解释加点字词。
(1)省吾身:_________                 (2)人不其忧:_________
(3)之者 :__________                 (4)天下有道则_________
2.下面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B.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D.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4.甲(4)中,孔子盛赞颜回“贤”,这个“贤”可以用哪个四字成语概括?为了突出颜回的“贤”,这一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题

总有那么一个人,时常在心中惦念;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浮现;总有那么一首诗,时常在耳畔萦绕……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常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在我们心底珍藏。


请以“珍藏在心底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燕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覆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⑪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的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裙,似乎在花蒂处有一跟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⑫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地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瞰着我。

⑬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⑭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节选自《宗璞散文》)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有关木槿花的描写作者对木槿花的态度
以前

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轻视
前年秋至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_______
去年

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悲壮
今年

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_______

2.宗璞的散文语言“淳朴雅致”,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细致品析。
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亮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请从修辞角度品析)
3.本文和《紫藤萝瀑布》都是由物及人,请结合内容简析它们的异同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