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生活中,我们的眼睛像一台摄像机,捕捉精彩瞬间,记录生活点滴,定格美好回忆,见证时代变迁。牵手同行的家人,热烈讨论的师生,奋力奔跑的少年,向阳绽放的向日葵,丰收喜悦的笑脸,遨游太空的神舟,迎风飘扬的国旗……你的镜头里拍下了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场景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美丽的镜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穿裙子的士

①南开大学的教学楼里,一位满头灰发、身着紫蓝色长裙的老人刚到一间教室的门口,上课铃就响起。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然而,当她踏上讲台的那一刻,马上展现出坚韧的力量,再没有一丝摇晃。她用干枯的手托了托眼镜,接着,抑扬顿挫地朗诵起《采莲曲》,清晰婉转的声音勾勒出一幅夏日荷塘的美景。台下座无虚席,但静得出奇。一首诗诵罢,掌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彻开来,表达着对老人无限的敬意。

②这位老人,便是94岁的叶嘉莹先生。

③叶嘉莹,本姓叶赫那拉,是蒙古裔满族人,从小背古诗,学国学,写汉字。17岁那年,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传承古诗文,让国粹发扬光大。

④动荡年代,叶嘉莹经历了家道败落、丧母之痛、父子失联、丈夫家暴、女儿女婿车祸双亡等一系列打击,但都没有影响她对信念的追求。数十年间,她辗转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但无论在哪儿,她都会把自己的知识、见解倾囊相授。

⑤为了让世界了解汉文的精妙,叶嘉莹42岁时重新学习英语。她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面蕴含了多么深厚的意境,你翻译成‘I saw the south mountain’,这是什么?

1974年,50岁的叶嘉莹终于踏上了阔别30年的故土。兴奋之余,她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在火车上,叶嘉莹看到一位年轻人正捧读《唐诗三百首》,深深感到,尽管这个民族历尽磨难,但诗歌的灵魂仍在。

1978年,叶嘉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学校需要教师,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这一生没有什么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我第一次自主选择。她情愿回国教书,自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也不要任何报酬。

1979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叶嘉莹的申请,安排她去北大教书。不久,她又应邀去了南开大学。

⑨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诗。同学们反响极为热烈,临时增加的课桌椅一直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以致于有时叶嘉莹想要走进教室、步上讲台都十分困难。

⑩南开大学无奈规定: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这引起了其他院校学生的不满。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姑娘竟然用萝卜仿刻了文学院的图章,自制了一个假听课证。一时间,真假听课证统统洛阳纸贵。每次上课,教室的阶梯和墙边,依然挤满了或坐或立的人。

此后的三十多年,每逢假期叶嘉莹就飞回国内讲学,直到2014年定居南开。

很多人知道叶嘉莹,是从1857万元的捐款开始。

⑬201863日,在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上,叶嘉莹通过视频宣布,将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尽管校方遵从了叶嘉莹和家属的意愿,对捐赠做了低调处理,但消息还是在网上传开了。

如今,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依然站在讲台上,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1.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依次补充完善叶嘉莹先生的事迹。
确定人生目标——辗转各国执着追求——_________——踏上故土,回国教书——_________——依然站在讲台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一位满头灰发、身着紫蓝色长裙的老人刚到一间教室的门口,上课铃就响起。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
3.文章第⑩段写“南开大学无奈规定”有什么作用?
4.题目“穿裙子的士”含义丰富,意味隽永。请你结合文章,说说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猫》(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的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猫常望鸟,“我”担心→鸟被咬死,“我”_________→惩戒小猫,“我”愤愤→真相大白,“我”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3.“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选文中猫被冤枉,前文有多处暗示,请找出其中的三处。
4.联系全文说说第⑳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节选自《列子》)


【注】①忤:违背。②未究:未见结果。③易:交换。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奈何忧崩坠乎
(2)其人然大喜
(3)宋人有行仁义者
(4)其父无而盲
2.下列文言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     
A.“身亡所寄”中的“亡”,读“wú”,是“没有”的意思,和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读音和意思都不同。
B.“若屈伸呼吸”中的“若”,译为“你”,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意思不同。
C.“之”的用法有多种,“姑复问之”和“久之,目似瞑”中两个“之”都是代词。
D.“积块耳”中的“耳”是语气词,表示“罢了”的意思,和《狼》中的“止增笑耳”中的“耳”意思相同。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两段选文的体裁都是寓言,且都围绕着要阐述的道理展开情节和对话,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B.成语“杞人忧天”出自【甲】文,讽刺了那些为了不必要的忧虑而担心的人。
C.【乙】文阐述的道理和成语“塞翁失马”一样,都是阐述善恶相连、祸福相倚的道理。
D.两段选文都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列子》,《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写潼关古城自古以来被高云簇拥着,不言古城之高而其高度自见。
B.第二句引入“秋风”和“马蹄声”,打破了画面的静态,增添了动感。
C.第三句不说水之奔腾,而说其“尤嫌束”;末句不说山之巍峨,而说其“不解平”,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北方山水写活了。
D.这首七言绝句把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婉约而又凄凉。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中的“河流”“山”其实是诗人自身精神的投射。请说明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班级组织“共读《西游记》”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下列任务。
(1)请为交流会推荐两个值得探究的专题。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趣谈人物名称
(2)请在“趣谈人物名称”的横线上填入恰当内容。

孙悟空的形象随着名称的变化而逐渐丰满。他在花果山勇闯水帘洞后,被尊为“______”,表现了追求美好的天性;他在大闹天宫时,自称“______”,宣扬了蔑视强权的思想;在拜唐僧为师时,得名“______”,一路斩妖除魔,西天取经,彰显了勇往直前的精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探究孙悟空“有情有义”的性格特征时,有同学推荐了“精读”和“跳读”两种读书方法,请你分析阅读下列哪一回时可以选择跳读,并结合章回的主要内容说明理由。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______回适合跳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在面对现实世界的种种诱惑时,我们当“志存高远”,静心修身,正如《诫子书》中用双重否定句式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时光的流逝往往会引发古人的感叹,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说“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
类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孔子、曾子及《诫子书》中的“子”,都是古代时期对男子的尊称。
B.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童话、神话和寓言。这三种文体大都使用夸张、想象及拟人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
C.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借写海外的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
D.绝句每首四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秋词》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班级举行读书分享会,小方在写发言稿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阅读经典,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人生。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懂得对工作要______,不能见思迁;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从惊慌失cuò的男孩身上体验克服障碍、收获自信的心路历程;读《动物笑谈》,我们从______的实验方法里感受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读《皇帝的新装》,我们从荒诞滑的情节中biàn别人性的真伪……请带着纯的心,秉持______的精神,去开启我们的阅读之旅吧!

1.有些字音和字形小方把握不准,请你根据拼音或加点字的提示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异            chuìB.义错         chuì
C.异            cuìD.义措         cuì
2.为了让发言稿语言更精炼,小方想运用几组四字词语,请你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组放入①—③的横线处。
A.精益求精   怪诞不经   刨根问底
B.不求甚解   变化莫测   刨根问底
C.不求甚解   变化莫测   神采奕奕
D.精益求精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
3.这段发言稿引起了班级同学的热议,请你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发言稿中多次运用的“我们”是代词,连用四个“我们”,句式更加整齐。
B.“感受不一样的人生”中,“感受”一词和“体会”意思相近,可以替换。
C.在“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一句中,“专注忘我”充满了对科学工作者的赞美,是个褒义词。
D.《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走”是动词,“一步”是名词。
类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   )有损人品、有亏德行,(   )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既是凝聚人心的需要,也是事业兴旺的保证。

A.文段中加点的“规矩”意思是一样的,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都是名词。
B.文段中的括号内可填入关联词语是“不但”“而且”。
C.“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条理分明,更具逻辑性。
D.画线句“这样的人”指的是“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