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理解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            
1、课文内容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查字典,填空。
“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3、用“    ”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这里把      比作      
4、短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这个比喻句反映了刘备                        的心情。
5、照样子,写词语
疏疏朗朗:
6、再读短文,短文用了“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了隆中秀丽的景色,请用这样的句式尝试写一处景色。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潺潺的溪流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    
1.课文内容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查字典,填空。
“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
3.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
4.短文中的“他们”指的是_____。这个比喻句反映了刘备_____的心情。
5.照样子,写词语
疏疏朗朗:_____
6.再读短文,短文用了“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了隆中秀丽的景色,请用这样的句式尝试写一处景色。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 

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诸葛亮下令予以打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结果,不法官僚、豪强遭到严厉打击,当地有才能的人被敬若上宾,蜀国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不许部下随意杀戮和欺辱。他曾打败南中一带举兵反抗  的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孟获不服,传说诸葛亮释放了他,如此一擒一纵,前后七次,最后孟获表示归附。诸葛亮还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据说他亲自把蜀锦的图案纹样送给少数民族人民,还让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1.诸葛亮的治理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      )
A.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
B.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C.以理服人。
D.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   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___________)
(2)   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界限非常清楚。(_____________)
(3)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胡作非为,专断强横。(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
用“只有……才能……”造一个句子。
例: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滕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1.请找出文中出现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   )——(   )   (   )——(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请用“  ”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句子,这几句反映了刘备(             )。
4.有人认为将文中的“轻轻敲门”改成“重重敲门”更能看出刘备要见诸葛亮的急切心情,你认为好吗?请说出你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