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后来有人给富商出了个主意,让富商请人为茶楼题了一条向顾客征求下联的上联,悬挂在茶楼门口,并夸下海口,如有能对出下联者,到茶楼白喝茶一年,还赠特等好茶十斤。悬挂的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条上联挂出后,果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但始终没有妙句对出,不过,茶楼的生意确实红火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海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人墨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始终(互为反义词):______   _______ ______
3.“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的下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王维对对联
传说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年进京赶考,傍晚的时候走到一处荒野,荒野上只有一座小茅屋。王维在门外敲门,过了半天,一位年轻的姑娘出来开门。
王维把要留宿的想法和姑娘说了,姑娘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爹爹说了,让来的客人对对联,如果对上了,就可以留宿,如果对不上,恕不接待。”
王维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一口答应,并且催促姑娘抓紧时间出题。姑娘吟道: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
王维一听,这个上联字字都是宝盖头,他一时想不出来,觉得有点为难。
他正在那里苦思冥想,姑娘见他不作声,就说:堂堂一文人,连个对联都对不上,怎能进京赶考呢?说着进去把门关上了。
王维很无奈,只好在黑暗中继续赶路。黑夜中不认识路,又是在荒郊野外,这可怎么办啊?王维很焦急,情急之中,他居然想到了下联,于是又匆匆返回敲门。姑娘开门见还是他,有点诧异,但还是听他把话说完。
王维这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说出了下联: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
姑娘闻后,连连称妙,于是把王维迎进家中,盛情款待。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恕不接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首挺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文中画线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为什么要去请求留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所说上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所对下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纪晓岚是清代有名的才子。有一年春节前夕,他应一乡亲邀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惊天动地门户”,下联是”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大年三十,这家人把对联贴出之后,围观的人很多。有个跟纪家有世仇的财主见了这副对联,认为有机可乘,马上串通了当地官府,上告到京城,说纪晓岚在家乡公开煽动乡民造反。
乾隆皇帝一听,火冒三丈,立即派人把纪晓岚押赴京城问罪。乾隆皇帝一见纪晓岚便拍案大怒,喝道:”好你个纪晓岚!你竟然写对联煽动乡民造反!”
纪晓岚一听吓了一跳,忙问:”我主万岁,万万岁!是臣写的哪副对联煽动乡民造反?臣知所以,死而无怨!”皇上大骂道:”你纪晓岚还装什么糊涂!”就命太监把那副”犯上作乱”的对联读给纪晓岚听,纪晓岚这才如梦初醒,哈哈大笑起来。他这么一笑,倒把乾隆皇帝给闹糊涂了,忙问:”你笑什么?”纪晓岚松了一口气,说:”万岁息怒,这副对联确实是我写的。但情况是这样的:我给写对联的这一家,有哥儿仨,老大是卖爆竹的,爆竹一响,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个集市经纪,是专管买卖粮食时过斗的,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个卖烧鸡的,他杀鸡不就是'先斩后奏'吗?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乾隆皇帝一听他说得有理,这才不追究了。
1.解释下面词语。
有机可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斩后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文中画线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纪晓岚写的这副对联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题)笔写了: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记)念。
1.划去括号里使用错误的字。
2.“石碑”的“碑”,应查(___)部,再查(___)画。
3.文中的他指的是(),字(),号(),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在《竹石》一诗中写到,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1.人间对(    ),杨柳对(    ),
风霜对(    ),客对(    )
A.
2.解释词语
A.
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艘渔船上(        ),(        ),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A.
2.“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是文中(   )这个词语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A.
4.“半湾活水千江月”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仰面花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惟妙惟肖地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郑板桥做官前后,都住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写得轻松愉快,洒脱自在,是极为有趣的,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老年的兴趣和性格。

1.把词语补充完整。
精(____)求精       一丝不(____
随波(____)流       惟妙惟(____
刚直不(____)       高风亮(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虚心——(______)  轻松——(______
清闲——(______)  愉快——(______
3.读“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仰面花”,试着说一说上下联中哪些词语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最佳答案,填上序号。
(1)“逢迎”是一个(______)词。
A.褒义       B.贬义     C.中性
(2)“罢官”中“罢”的意思是(______)。
A.停止    B.解除     C.完毕
(3)下面是郑板板桥的诗的是(______)。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B.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根据短文内容,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   (_____
(2)郑板桥曾在扬州卖画。     (_____
(3)郑板桥的诗、书、竹世称三绝。(_____
(4)“六旬”就是六十的意思。  (_____
6.郑板桥晚年时的兴趣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毛泽东与周恩来同车联对》回答问题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一日,两人同坐一辆车,浏览长沙市。车驶到湘江的橘子洲,毛泽东触景生情,吟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该联出的都是眼前情景,将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而且“舟”与“洲”谐音,一时要想对出下联,实在不易。
轿车离开橘子洲开往市内,不久到了天一阁。这时,周恩来看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受到启发,立即对出下联:
天一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周恩来对的下联十分工巧,也是一地名,而且“阁”与“鸽”谐音,毛泽东听后,很满意地点点头,会心地笑了……
1.给加点字注音。
子(    ) 音(    ) 天一(    )
2.请写出文中这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下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_。
4.周恩来对的下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忘记一顿饭》回答问题。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客(shě shè)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寒(zhāi zāi)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āi ái)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

1.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请写出“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的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文中提到的“汉三杰”都是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后来有人给富商出了个主意,让富商请人为茶楼题了一条向顾客征求下联的上联,悬挂在茶楼门口,并夸下海口,如有能对出下联者,到茶楼白喝茶一年,还赠特等好茶十斤。悬挂的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条上联挂出后,果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但始终没有妙句对出,不过,茶楼的生意确实红火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海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人墨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始终(互为反义词):______ _______ ______
3.“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