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16)|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牙齿_____,门牙_____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检阅台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后人称颂!

②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过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

③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老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④于谦装作不懂,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呢于谦甩起两只袍袖对手下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⑦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

⑧“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给短文第⑤、⑥、⑦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3.于谦进京带的是(  )
A.地方特产。
B.自己管区老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
C.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
4.“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_,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_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千姿百态的卫星   

一提起卫星,同学们可能马上会说是一个大大的圆球。啊!那你们可没完全说对。卫星的形状可多了,有球形的、罐头形的,还有像煤气罐那样的,像锻炼身体的哑铃那样的,也有的像纺锤、像风车,总之样子很多。有的卫星还拖着长长的“尾巴”,长着“翅膀”。

卫星为什么有这么多奇怪的形状呢?原来这是由卫星的容积、科学研究目的、动力要求等决定的。首先看为什么做成球形的。几何知识告诉我们,同样表面积的物体做成球形时容积最大。我们知道,初期的运载火箭推力有限,如果把卫星制成球形的,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它的容积,装更多的仪器。那么为什么又制成旋转体(圆柱形、棱柱形、煤气罐形等)呢?因为这样的形状便于保持稳定运动,不至于随意乱翻乱滚。还有那张开的“翅膀”又是怎么回事呢?人要吃饭才能学习、工作,卫星里的仪器也要有动力才能工作。有些卫星上的动力是靠太阳能来供应的,这样除了卫星外面要“身披铠甲”以外,还要像帆船一样,给卫星装上帆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翅膀”。这“翅膀”上安装的东西和卫星表面的“铠甲”一样,都是硅片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片。卫星上拖着的长长的尾巴是无线电天线。这么一打扮,卫星可真像一个在宇宙里飞行的“怪物”了。

尽管外形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这样几部分:轻合金的坚硬外壳,科学研究的仪器,灵敏的自动控制系统,动力装置。靠这些“五脏六腑”,卫星就可以自由飞翔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zǎi zài)旋(zhuǎn zhuàn)       (ɡònɡ ɡōnɡ)应
2.阅读短文,然后填空。
(1)卫星的形状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卫星的“翅膀”指____________________;“长长的尾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4.为什么有的卫星要制成旋转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卫星“翅膀”上安装的是什么东西?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背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他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上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学习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要玩得有趣有益。
1.从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     )—(     )
(     )—(     )
2.填空。
(1)鲁迅小时候很能背书,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喜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且弄得______________,说明他玩也玩得______________。
3.鲁迅小时候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毛主席爱读书

毛主席特别喜爱读书。

毛主席日夜操劳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他总是挤出时

间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有一年夏天,毛
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
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
价,流出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的床上、办公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他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近代的许多文学家的书,他都读过。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火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__”画出来。
3.短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毛主席特别喜爱读书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了毛主席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阁。

果园机器人

秋天到了,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水果又丰收啦,发愁的是需要做的事太多啦。

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是的,现在已经有了会干农活的机器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那就得经常给机器人充电或者换新电池。可是电池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

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只要“吃”树上掉下的水果就可以干活。这种机器人的肚子里,如果装了特殊的电池,就可以把吃进去的水果变成糖,再把糖变成电。在收获的季节里,这些机器人只要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

有了这种“吃”水果的机器人,果农们就轻松多了,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它们就行了。要是有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1.秋天到了,果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发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知道果园机器人可以帮果农干什么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是怎么解决果园机器人“饿倒”的问题的?如果你是科学家,会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破旧的小木桥

森林里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破旧的小木桥。桥上的木板已掉了许多,桥的一只脚已经断裂,桥向一边倾斜。

驴子在晃悠悠的桥上走过,埋怨道:“这桥坏了很久了,这样下去很快会塌掉的。”

黑熊在吱吱嘎嘎响的桥上走过,愤愤地说:“桥坏成这个样子也没人来管,没人来修!”

猴子在千疮百孔的桥上走过,叹了口气说:“现在大家都只顾着自己,竟没有谁肯来修桥,什么世道?”

一天,突然北风呼啸,下起鹅毛大雪。驴子、黑熊、猴子急忙往家里奔,一齐奔上了摇摇欲坠的破木桥。他们走到桥中央时,桥“轰隆”一声掉入了河中。驴子、黑熊、猴子爬上岸来,冷得直哆嗦,嘴里还在喃喃地说:“如今动口议论的多,动手干的少,我们倒了大霉了。”

喜鹊说:“如果你们当初少发些牢骚,多做些实事,动手修一下桥,也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了!”

1.破旧的小木桥始终没人来修,根本原因是:(  )
A.小木桥没有修的必要。B.小木桥没有修的资金。C.大家没有修的行动。
2.破旧的小木桥最后塌了,掉入河中,根本原因是:(  )
A.驴子、黑熊、猴子经常在桥上走过。
B.驴子、黑熊、猴子同时在桥上走过。
C.桥坏了很久,但是没有谁肯来修桥。
3.喜鹊说的话,是想让驴子、黑熊、猴子明白:(  )
A.要讲谦让,先人后己。B.少发牢骚,多做实事。C.议论太多,会倒大霉。
4.看完这个小故事,驴子、黑熊、猴子留给你的印象是:(  )
A.先议论,后动手。B.先动手,后议论。C.只议论,不动手。
5.“形容破坏的样子很严重。”是下面哪个词语的意思?(  )
A.千疮百孔B.千难万险C.破旧不堪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每个问题后面有A、B、C三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答案,把它找出来。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瞧    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   真勇敢

1.这篇短文最后一段应加的标点符号为:    
A.:“ ,,! ”B.,“ ,,。 ”C.:“ ,, ” 。
2.春风把一粒花种带到了大墙的       
A.墙顶上B.阴影里C.墙缝里
3.花苗最后站在了阳光下,是因为    
A.蜜蜂推倒了墙。B.蜗牛把花苗拉上了墙顶。
C.花苗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手脚爬上了墙顶。
4.花苗认为自己又瘦又小的原因是       
A.因为生长的土地不肥沃。
B.因为它见不到阳光。
C.因为它站的地方太矮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我们要相信自己,鼓足勇气,与困难作斗争,实现人生理想。
B.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手去帮助,做个助人为乐的人。
C.阳光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来到广州后,查处鸦片的同时看着洋商耍手段使白花花的银圆流入洋人的口袋,很是心痛,却又无计可施。
有一天,林则徐在船舱上偶然捡到一粒绿豆,他看着这粒绿豆,突然心生一计。就在林则徐宣布新的规定不久,有一批英国商人的货船靠岸了。林则徐亲自验货。他问道:“船舱可曾进水?”英国商人虔诚地回答:“一路风平浪静,船舱没有进一滴水。”
林则徐微微一笑,下令衙役倒出绿豆,只见不少绿豆已经发芽,林则徐捡起一根绿豆芽,正色问道:“如果船舱没有进水,绿豆怎么会发芽呢?”英国商人哑口无言,只能按规定接受罚款。英国商人想:中国的瓷器运出去的时候,多有破碎,到时候以牙还牙,一定能把这笔钱捞回来。
等中国的船舶到英国港口的时候,英国商人都涌了过来,想把在中国港口的损失捞回来。可是,这些洋商失望了,瓷器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一件破碎的。原来林则徐让人在瓷器中塞满绿豆,而且洒上清水,这样绿豆一发芽,就可以将瓷器中的空隙全部填满。如此一来,任凭多大的风浪,瓷器也安然无恙了,而且这些发芽的绿豆也可以作为饲料出售,一举两得。英国商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   ) 风平浪静—(   )
虔诚—(   ) 一举两得—(   )
2.英国人为什么会“哑口无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商人的如意算盘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则徐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来评价文中的林则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