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

动物给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真多啊!人类从蜻蜓、鲸身上有所发现,而在人人讨厌的苍蝇身上竟然也有发明!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

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相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做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改进——(_______)    强烈——(________)  灵敏——(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D.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
4.人类从苍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什么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飞行之王——蜻蜓

①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②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时,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高出于飞机。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膀每秒钟要扇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____________。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几十千米而不着陆;它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会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③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如果飞机机翼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翼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现象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膀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有删改)

1.填入短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比拟B.望尘莫及C.无可奈何D.不可企及
2.蜻蜓能做的“特技”表演有_______________,它能做那么多的“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人们从蜻蜓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自在: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                。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画幅雷达探路的简图。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与所给语句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科学家为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而感到高兴。
A.科学家因为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所以感到高兴。
B.科学家感到高兴,所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
C.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了启示,感到高兴。
D.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了启示,所以感到高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做个小实验,然后把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实验经过写下来。
实验材料:生鸡蛋、玻璃杯、水、小棒、食盐
实验过程:①在玻璃杯中放些水,将鸡蛋放入其中,鸡蛋直线下沉。②将一勺食盐放入水中,用小棒搅一下,鸡蛋仍未上浮。③继续往水中加盐,并用小棒搅,当盐加到一定量时,鸡蛋浮上来了。④用棒将鸡蛋压到水底,鸡蛋迅速上浮。
结果证明:水中含盐量越高,水的浮力越大。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自然之道》选段  (18分)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dé  děi)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废 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zhēn  zhēnɡ)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睸)。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将括号里不正确的词或者读音删去。(4分)
(2)写出词语的近义词。(3分)
若无其事(         )   成千上百(          )   侦察(      )
(3)“侦”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2分)
(4)文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幼龟的数量多?请把它圈出来。(3分)
(5)“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这句话中,“自然之道”的意思是                                  。向导觉得那只负责侦察的幼龟被嘲鸫叼走是“自然之道”,这是为什么?请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
                                                                     
                                                                     
(6)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个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的例子。(2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会做加法
同学们!你们会做加法吗?1+1 = 2;100+35 = 135……100+250+50 = 400……这是数学上的加法。两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
1支钢笔+1支圆珠笔 = 两用笔,1副眼镜+1根金属链 = 防摔眼镜,1枝铅笔+1个橡皮 = 带橡皮的铅笔……这是发明中的加法,加法构成的发明。两件东西或者多件东西相加,会得到一件新东西——这就是发明。
加法来自于生活中、学习中、生产中、游戏中的某种需要。当你需要雨伞而身边只有书包,你会想到“把书包变成雨伞该多好”——书包+雨伞,这就是根据需要而萌发的一个发明想法。
加法的发明技巧,在发明技巧中叫做组合法。将几种东西的用途或特点巧妙地组合起来,“加”到一起,就会创造出一件东西。
皮箱的用途是装衣物,车轮的用途是滚动式移动。皮箱+轮子 = 旅行箱,这正是加法的妙用——可以推着走的箱子,推比搬要省劲多了。为了更方便些,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加法——加一个拉手,拉比推更方便。
皮箱+轮子+可折叠拉手,这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旅行箱。
厨房里有许多发明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比方说,多功能锅。它是把烙饼锅、涮羊肉锅、煮饺子锅三种锅的功能组合到一起构成的。又如:油炸铲,它是把普通铲和漏勺的用途加起来构成的。
春节放鞭炮时,也许你也会发现“加法”构成的发明。放炮可以听到“砰”“叭”声响,放花,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景象。二者相加,就发明出一种新型花炮——响声和色彩一起呈现出来。
喝汽水前要用起子打开瓶盖。能不能把瓶盖和起子加起来呢?在这方面,易拉罐就做到了。它在盖子上做了个小环,稍一使劲就可以拉开了。
同学们,加法使你们着迷了吗?
(1)文中有5个破折号,它们都起       的作用。
(2)发明中的加法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一层是                                                   
(3)发明中为什么要运用加法呢?
                                                                    
                                                                   
(4)文中提到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
                                                                   
                                                                   
(5)发明的加法中有一种简单的加法,叫做自己加自己。即“单×2 = 双”,如“单面胶带纸×2 = 双面胶带纸”,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30分)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一些小发现呢?请简要写一写你的发现。
要求:A、题目自拟。 B、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花园。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 攻)课都不行,会(流 留)级的。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 钩)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 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QOrDeR]]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小题2】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______)            省力(_______)       落后(_______)
【小题3】在“心里还盘算着”的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的内容大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富尔敦是哪国人?(_____)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②富尔敦小时候只爱干什么?(_____)
A.读书               B.画画           C.唱歌
③富尔敦长大了成了一个怎样的人?(_____)
A.运动员       B.教师       C.工程师和发明家
【小题5】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①富尔敦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错就改。          (____)
②要想有所作为从小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____)
③富尔敦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____)
④富尔敦是第一个发明电话的人。             (____)
【小题6】读完这篇短文,你认为富乐敦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