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     直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   显露)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用“√”在选文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研制出许多新的机械和新技术,请你列举出两个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会“飞”的蛇

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丛林里,生存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称作“会飞的蛇”。

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当金花蛇看到猎物仓皇逃跑或者对面枝头有猎物在移动时,它会不假思索地径直扑过去,让自己“飞行”起来。

金花蛇真的会飞吗?一位著名的探险家用一段视频证实了这一点:它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展开身体,然后使劲收缩腹部,让身体变成中空的,以此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当金花蛇到达一个“起飞”地点后,它会用尾巴牢牢抓住树枝,然后把自己弹出去,而不是跳下去。当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它又把肋骨伸展开来,增加身体宽度,以更好地捕捉空气浮力。最后,金花蛇会像一顶降落伞一样滑翔而下。在这个过程中,金花蛇会让身体保持波浪形,同时靠扭动尾巴来改变方向和保持平衡,由此,它可以飞行比预想远得多的距离。

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因为它只能从一个高度下降到另一个高度。

靠着自身的调节,金花蛇竟然能“飞”起来,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用心努力地去做,就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金花蛇生活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______里,被人称作“____________”。
2.把“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中的“其中之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花蛇是怎样“飞”的?根据短文的描写排序。
①尽量展开身体,使劲收缩腹部,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
②伸展肋骨,增加身体宽度,捕捉空气浮力。
③用尾巴抓住树枝,把自己弹出去。
④从空中滑翔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中的“飞”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花蛇会“飞”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 宏大)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活 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用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了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 测量)舱内气体的成分。

⑤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
2.短文中有一个设问句,请你找出来并在下面画波浪线。
3.联系短文,给“风马牛不相及”选择恰当的解释(  )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B.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C.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小题4】苍蝇的嗅觉感受器在头部的________上,它像灵敏的_________仪。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了__________,造福于我们人类。从中我得到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不属于小型气体分析仪的作用的一项是(  )
A.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B.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C.优化飞机的飞行速度。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 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横七竖八”的意思是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
2.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实验,目的是弄清楚“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短文,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代文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蝙蝠探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上雷达的天线相当于___________,雷达通过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_________,荧光屏相当于___________
3.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4.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神七”航天员出舱的电视直播时,人们神情紧张地盯着电视屏幕上的翟志刚。人们发现(  )志刚在费力地开舱门,就在舱门打开、一缕亮光从舱门缝隙闪过的( )间,舱门似乎又被重重地吸合关上了,人们甚至听到了翟志刚沉重的喘气声,可见航天员出舱的费力程度。在开门的过程中,刘伯明在舱内协助翟志刚进行腿部固定,帮助他建立着力点,随后舱门便被顺利打开。航天员在地面上虽然曾经进行过大量模拟训练,而地面的模拟操作过程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和真空环境,与太空的真实情况还是有很多差别。中国航天员的这次出舱活动为后续任务获取了真实数据。

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准备回到轨道舱时,一根白色的带子“挡”在了他的两腿之间,这根带子是航天员与飞船相连接的电(  )带。航天员出舱活动时,电脐带和安全系绳发生缠绕是件极容易发生且很危险的事情,但训练有素的翟志刚手脚并用很熟练地就把电脐带拨弄到了一边。

这是发生在“神七”飞行中的有惊无险的镜头。    没有高超的技艺,往往一点儿不起眼的小问题    (  )成大祸。而恰恰是他们在挑战极限的训练中再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的辉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训练有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惊无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短文写了“神七”飞行中的两件事。
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飞行中他们为什么会“有惊无险”?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首善北京”彩车

①“首善北京”彩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群众游行队伍中的一辆彩车,它走在地方彩车的最前列。

②“首善北京”彩车的整体设计凸显北京元素,突出“京味儿”。雨燕是北京人最熟悉的候鸟,无数北京人小时候放飞的风筝就是雨燕的样子。雨燕镶嵌于车头,让整个车身远观像凤凰______________,在设计师眼中这也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在代表“老北京”文化的标志建筑上,设计师们选择了天坛。它不仅是一个景观,还隐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对天、地、人的认知。除此之外,彩车上的红墙、琉璃瓦、汉自玉栏杆,也尽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风貌。

③之所以选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个元素,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机场,更是中国未来的第一国门,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世纪工程,是令世人瞩目的伟大项目,被称为世界奇迹。彩车上的另一个建筑是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它(    )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体现了中国建筑的文化创新,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统一。

1.结合第②自然段,将图中甲、乙两处对应的北京元素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_”画下来。
3.联系短文内容和图片,为第②自然段中横线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A.翩翩起舞B.浴火重生C.齐头并进
4.为第③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A.因为……所以B.不是……而是C.既……又D.虽然……但是
5.根据短文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在代表“老北京”文化的标志建筑上,设计师们选择了天坛,只是因为它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景观。(____)
(2)彩车上的红、琉璃瓦、汉白玉栏杆,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风貌。(____)   
(3)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令世人瞩目,被称为世界奇迹。   (____)
6.如果和“首善北京”彩车合影,你想选择彩车上的哪个元素?再结合短文内容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乱句重组
____)我们首先游览著名的“园中之园”谐趣园。
____)一进园门,只见壮丽的佛香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
____)我们怀着胜利的喜悦登上了万寿山顶。
____)清晨,我们相约去颐和园。车上,我们兴高采烈地说着,笑着。
____)我们出了谐趣园,从万寿山南麓开始登山。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回答问题。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上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请用“    ”画出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2.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除了课文介绍的,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内容、写法、启示中选择一个角度,针对短文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群光头男孩

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布来恩的少年不幸得了脑瘤,他在接受化学治疗。治疗的结果是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了。

布来恩难过极了,他整天躲在家里,连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见。大家都很着急。

一天,同班的一男孩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想把头发全剃光,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赞同地点点头,拿出剃刀,帮儿子把一头(柔软 柔嫩)的金发全剃光了。

这一天,学校里有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

第三天,学校里(发现 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第四天清早,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来恩家门口,他们大声叫着布来恩的名字。布来恩透过窗户看到这情景,激动地跑出屋子。这一群光头男孩相拥在一起。每个人都笑得那么欢快。

1.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适当的词语。
2.在文中的横线上,把这个男孩的话补充完整。
3.我会写出反义词。
漂亮(___)激动(___)接受(___)
4.文中划线句子的“这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两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些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