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科学家模仿蝙蝠        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                遇到        就反射回来,显示在        上。从雷达的       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        ,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将选段补充完整。
2.读了本课,我们知道科学家经过________次实验,才模仿蝙蝠为飞机装上________
3.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纳米技术

如今,科技发展真是日新月异。一般人对“互联网”、“基因”等高新技术刚有所认识和接受,近来“纳米”、“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名词又在人们耳边渐趋响亮。

对于少年朋友,“纳米”一词很生疏,由此延伸出来的纳米科技更是神奇莫测、难以理解。其实纳米科技早已悄悄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纳米是个长度单位,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真是太小了。小到什么样子?我们打个比方:做一个直径一纳米的红色塑料球(当然肉眼是看不见的),把它放在乒乓球上,就像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样。

所谓“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用句简单的话说,就是把一些普通的材料,制成0.1至数百纳米大小的颗粒材料,使它粒径很小,表面积大,结构特殊,由此便产生了神奇、特殊性能,然后再进行应用。科学家把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概括为四大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界面效应、宏观量子效应。

纳米材料应用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许多。

例如,穿着化纤衣服常会产生烦人的静电。小小的不起眼的静电火花,在某些特殊场合能引起爆炸和大火。如果在制作化纤布料时,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那么,制出的化纤布料就不会再发生摩擦生电现象。如果在袜子等纺织品中加入某种纳米微粒,可以除臭、杀菌。目前,一些厂家推出的纳米洗衣机、能除味的空调、无菌餐具、抗菌纱布等,其中都运用了纳米材料。

科学家指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是今后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一次技术革命,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将是巨大和深远的。

1.纳米是_____单位,一纳米等于________米。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是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什么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3.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性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列举了哪些纳米材料应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终于”说明了_____________
2.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叫作________,用“      ”在文中画出它的特点。
3.根据文段内容把下面相关联的事物连起来。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天线
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4.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在下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对选文中加点词“终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科学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表明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B.说明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很容易被发现。
C.体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精神。
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来,摘抄在横线上。(只写开头和结尾即可,中间用“……”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
4.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______得到了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这段选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阅读语段,判断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
(2)猫头鹰夜间活动时也是靠超声波吗?(      )
A.针对写作方法 B.针对课文内容 C.联系生活实际
2.根据语段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3.下列对于语段中的加点词语“终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艰难,研究时间之长
B.说明科学家很没有耐心
C.说明科学家的知识不够,技术不好,所以进展较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苍蝇和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风马牛不相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名狼藉: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科学家根据__________,仿制成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
3.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设问句,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请你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       )实验。在一(       )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       )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       )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选择恰当的量词填在语段中的括号里。
                            
2.用横线画出语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科学家做了哪三次不同的实验?正确的选是(        
A.蒙眼睛B.塞耳朵
C.封嘴巴D.堵鼻子
E.系翅膀
4.联系课文内容可知,科学家做了三次不同的实验,目的是弄清楚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课内片段,做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对应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仿照——(      )       阻碍——(      )       
反义词:模糊——(      )       危险——(      )
2.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3.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请说说还有哪些发明是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动物界的出色老师

野生动物界中也有一群和人类一样非常出色的老师”——海岛猫鼬。海岛猫鼬虽然不会教语文或者数学,却会积极主动地教给自己的后代捕食的本领,而这在野生动物界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对海岛猫鼬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这种动物会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开设捕食课堂。海岛猫鼬比其他动物要 高明得多。它们并不是 让自己的孩子冒着被蝎子蜇到的危险,在实践中经历反复的碰壁来学会本领。相反,它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它们,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哪些食物是危险的。在把蝎子给小猫鼬吃之前,成年猫鼬还会把蝎子的刺拔掉,拿给小猫鼬看。成年海岛猫鼬会刻意把捕捉到的猎物放在小猫鼬面前,让小猫鼬自己学习处置猎物。

海岛猫鼬十分注重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教小猫鼬吃蝎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成年猫鼬先让小猫鼬吃死蝎子,然后吃受伤的蝎子,最后吃活蝎子,这种教育方式和人类极其相似。

海岛猫鼬,动物界最出色的老师,当之无愧!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罕见——(       )        积极——(       )
2.用“ ”画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3.海岛猫鼬的教育方式和人类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动物界的出色”老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海岛猫鼬是出色的”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达的天线就像(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 ),雷达的接收装置就像( )
A.蝙蝠的耳朵B.蝙蝠发出的超声波C.蝙蝠的嘴
3.对文中加点词语“终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科学家为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B.体现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被发现是个意外
C.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