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07)|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在鱼米之乡的江苏太湖西北,坐落着一个名叫金坛的小县城。城里有家只有一间门面的小杂货铺。这天,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柜台上,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埋着头写个不停。一位顾客走进店门,一边抖落身上的雪花,一边问:“多少钱一支笔?”
孩子头也不抬,脱口而出:“853729!”
“多少钱?”
“853729!”
顾客chà yì(      )地问道:“一支笔怎么值这么多钱?”
坐在柜台后面的孩子的父亲听见了,赶忙走出来招呼客人。可是,那位顾客一气之下竟扭头走了。原来,孩子回答的是他正在演算的一道数学题的答案,而不是顾客问的价钱。父亲火冒三丈,从儿子手里夺过书,大声xùn chì(      )道:“不好好招呼顾客,整天看书有啥用?”孩子睁大了眼睛,惶恐地看着父亲。
你还要吃饭吗 把这些 天书 都烧了 说着 父亲就要烧书
“让孩子学吧,也许能学出点名堂来呢!”母亲出来阻拦。
事实可不是“也许能学出点名堂”,以后他果真学出了大名堂。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华罗庚。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名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米之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一支笔怎么值这么多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5.回答问题。
“脱口而出”是什么意思?从华罗庚的“脱口而出”中,你认识了怎样的华罗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不教一日闲过”
①饮誉中外的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岁高龄。然而,他每天挥毫作画,一天至少5幅,雷打不动。他把“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写成一幅字联,挂在墙上自勉。
②一代宗师,朋友、学生满天下,从早到晚,客人luò yì bù jué(          ),等他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了。老人感到很疲倦,便歇息了。
③第二天,齐老一早起床,顾不上吃饭,就走进画室,摊纸挥毫,作起画来。家里人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说别急。一直画了五张,完成一天的任务后才放下画笔。
④饭后,齐老又继续作画。家里人怕他累坏了,说:“您不是已画够5张了吗?怎么又画呢?”
⑤“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呀!”说完,老人又认真地画起来了。
⑥齐白石老人的画之所以能dú jù jiàng xīn(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坚持每天作画。在他作画的60多年中,只有两次间断过,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7天7夜不省人事。一次是64岁时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没有作画。除此以外,他没有一天间断过,这真是“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      )       歇息——(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饮誉中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第②——⑤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一句最能概括齐白石画艺之所以炉火纯青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