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鄂教版(2003) 四年级下册
>
古诗诵读 泊船瓜洲
鄂教版(2003)
|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少年
2 小松树
3 小溪流的歌
古诗诵读 游园不值
语文乐园(一)
第二单元
4 给家乡孩子的信
5 万年牢
6 巨人的花园
古诗诵读 泊船瓜洲
语文乐园(二)
第三单元
7 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8 熟能生巧
9 莫泊桑拜师
古诗诵读 清明
语文乐园(三)
第四单元
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11 倔强的小红军
12 小英雄雨来
古诗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语文乐园(四)
第五单元
13 神奇的机器人
14 秦兵马俑
15 荷兰风车
古诗诵读 浪淘沙
语文乐园(五)
第六单元
16 看戏
17 吆喝
18 中国结
古诗诵读 墨梅
语文乐园(六)
第七单元
19 变幻多彩的地球
20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21 特殊的葬礼
古诗诵读 题西林壁
语文乐园(七)
第八单元
22 纪晓岚吟诗
23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24 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古诗诵读 枫桥夜泊
语文乐园(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18
道相关试题
古诗文背诵。
(1)诗词如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____________
”是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春风又绿江南岸,
____________
”是包含思念的乡愁之歌;“
____________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生机勃勃的春日之歌。
(2)诗中有情。我们能感受到“
____________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念;能感受到“临行密密缝,
__________
”的慈爱;能感受到“
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关心。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将“京口”“瓜洲”“一水(长江)”“钟山”“数重山”五个地点标注在下图中。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这两句诗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
)
②“一水”“只隔”说明瓜洲离京口以及诗人的家乡钟山的距离都很近。(
)
③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但在诗人看来仅仅是“一水”和“只隔”,如此之近,体现了诗人身在旅途,心系家乡的感情。(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解释下列字词。
爱:
________
出没:
________
风波:
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综合回顾。
《江上渔者》是
____
代诗人
_____
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
_____
,表现了诗人
_____
之情,这正如《岳阳楼记》里所写的“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一样。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区别字组词。
泊( ) 何( ) 瓜( ) 间( )
伯( ) 荷( ) 爪( ) 涧(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
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
之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
_____________
。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一更,雪一更,
___________
,故园无此声。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漂泊在外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而抒写思乡之情,也便成为文人墨客一个永恒的话题。《泊船瓜洲》中最能体现诗人王安石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何时照我还”;面对皎皎明月,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王维发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慨叹;而北宋诗人秦观则用“自在飞花轻似梦,
___________________
”,把乡思、乡愁写得细腻可感。
2.“推敲”这个词语,出自
___
代诗人
______
的诗句:“
_____________
,僧敲月下门。”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经典吟诵。
(1)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
作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香自苦寒来”。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