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_________,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少年自由则国自由,______,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   泻)汪洋。(潜   替)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皇   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   台),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补全文段。
2.用“√”标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C.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4.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_________
5.如今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实现了吗?请结合事例说一说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1)干将:_________________       硎:________________
(2)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        )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        )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        )!
1.请把文中括号里的生字补充完整。
2.请解释“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七组比喻来形容中国少年前途无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奇花初胎、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歌颂了_________的发展前景,歌颂了__________的勇于担当。(后两空选填“A少年中国   B中国少年)
5.下列关于《少年中国说》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是说,只有中国的少年才有充满力量。
B.作者当时处于晚清封建统治下的“大老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
C.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流亡日本,怕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特意夸耀中国少年。
D.作者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想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_______
2.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将来赞美少年中国。
3.“少年中国”指_______;“中国少年”指_______
4.“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目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
2.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
干将发硎,有作其   
A.光芒B.锋芒C.茫茫
3.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4.选文第②自然段写了很多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解释。
“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象征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揭示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是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古文阅读。

       )初升,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扬。(       )啸谷,(       )震惶。鹰试翼,风尘吸张。(       )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在上文括号中。
2.本段选自《少年中国说》,作者是(      )
3.文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隼:一种凶猛的野兽B.硎:磨刀石
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主要运用了(象征、对比)的写法来抒发情感。(选择,用√表示)
6.作者列举了“红日”等多种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阅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少年                  ,少年                  ,少年                  ,少年                  ,少年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按原文填空。
2.选段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_________,少年独立则国独立,________,________,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按原文填空。
2.选段第二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_______
3.你从中体会出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这个美好的愿望要靠谁来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梁启超先生国家强盛的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须早教,勿失机也( )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2)十年一,犹不遗忘( )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